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判断依据与计量——《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六

作者刘晓丹

来源: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

图片
一、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判断依据
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依赖于使用者对其内在历史、文化、社会、审美价值达成的共识。这些共识,很大程度上来自艺术品价值成长过程中美术展览、美术批评、美术史著不断注入、整合、加固的价值信息。美术展览、美术批评、美术史著的价值判断本身,既具有个性也具有一定共性,对三者加以恰当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从艺术学角度体现艺术品价值判断的“具体普遍性”。
①美术展览
美术展览是将美术作品推向使用者的直观方式,重要美术展览的受众极广、权威性极强。由官方主办的一些高级别展览往往突出体现国家意志,受到艺术家和观众瞩目,比如国内级别最高的“全国美展”,入选作品和获奖作品代表着各时期美术创作主流,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标志。由理论家主持的美术展览具有很强的理论气息和学术色彩,更注重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属性。由商业机制主导的美术展对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是交易者的判断艺术品价值的直接标准,国际上一些商业性大展,已成为国内外交易者观测艺术潮流的风向标。
Biscaya James Last – Biscaya 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判断依据与计量——《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六 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判断依据与计量——《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六
②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是艺术品价值传播的重要环节,正如批评家梁江所说:“尚未为人接受、没有进入欣赏环节的作品也尚未实现其美学和社会价值,它这时只有‘文本’的意义,而经过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环节,作品的意义实现了,‘文本’才能成为艺术品”。美术批评家通过阐释艺术家的地位、风格、意义,讨论艺术品的思想、内容、特征、题材、含义、语言等,引导使用者以一定广度和深度去理解、欣赏作品,为其提供了直接的价值依据。美术批评与美术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形式更为丰富,涉及各类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它可以藉由报纸、期刊、出版社、电视、网络、画廊、博物馆等多种传播媒介,迅速实现艺术品价值传播的大众化。
③美术史著
艺术品使用者判断艺术品价值的最深层依据,是其对艺术品的历史地位的理解。美术史家通过选择、梳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将其对美术家和美术作品的价值判断表述在美术史著中,建立了美术史名家名作的档案馆和坐标系,成为使用者判断艺术品价值的定位器。艺术品价值的美术史定位生成后,具有强大的惯性,会成为各类美术教材的主要依据,进而成为教材学习者衡量美术家及作品地位的权威标尺。当美术史著和美术教材的接受者以鉴定者、欣赏者、交易者身份面对艺术品时,会将其习得的美术史观念落实在自己对艺术品价值的判断上。

二、艺术品使用价值的计量
由于艺术品价值与价格联系密切,价值计量时通常以价格为重要依据,货币成为其度量尺度。但是,艺术品价格只是其市场价值的体现,货币只能度量其市场价值,而艺术品使用价值可以与市场无关、可以不涉及价格,比如,一些永远不交易的艺术品仍具有使用价值。所以,计量艺术品使用价值可以完全不依赖市场学价格,只依据其艺术学属性。
与价格无关的艺术学属性,很多属于定性数据。与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定量数据不同,定性数据是不可计量或计数的文字表述型数据,其取值为频数而不具有计量单位。定性数据包括表示艺术品属性分类的定类数据、表示艺术品属性顺序的定序数据,它们只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不具有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定性数据不仅可用于定性研究,也可用于定量研究。以往对艺术品定性数据的研究比较薄弱,将其合理量化后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对计量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艺术品使用价值绝不能依赖于评估者的个人偏好,而应借助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将美术展览、美术批评、美术史著中的价值评判信息作为定性数据,整合成具有“具体普遍性”的使用价值判断依据。


本文摘自刘晓丹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中【第一章 艺术品评估的基本逻辑】【第二节 艺术品价值评估的逻辑】。









图片

晓丹 I 艺术财富论: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真相


图片
晴耕山坊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7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21年4月17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1年4月19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