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你的能力无法度量时,是什么起作用呢?比如说两个艺术品,专家都无法鉴定哪个设计水平更高的时候,是什么决定艺术品的价格呢?
引用:世界顶级网络科学家巴拉巴西用大数据揭示的五条成功定律——倩姐

艺术家所希望的是,他们的作品能在享有盛誉的美术馆里展示,而美术馆的成败则取决于能吸引多少颇负盛名的艺术家。这意味着艺术界的名望是有价值的,但其价值也是主观的,是由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无数的且往往相互冲突的利益以及大笔大笔的金钱共同决定的。
马格努斯的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使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对艺术产生影响的上百万起隐性交易(tacit transactions)。通过重建这50万名艺术家的展览经历,我们可以揭示网络是如何让他们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美术馆中的我们通过绘制那些看不见的连边达到这一目的,这些连边反映着艺术家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之间的流动。比如,一位艺术家在博物馆A展出后,又去了美术馆B参展,那么博物馆A和美术馆B这两个馆就被连接起来了。
为什么对展览馆建立连边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这是因为交易商在关注这些展览馆时会相互比较,从而确定他们的决策。如果某一家美术馆发现某一位艺术家被另外一些展览馆收展了,而这些馆所的鉴赏能力又得到了该馆的信任,那它就极有可能会接纳这位艺术家。因此你的艺术品从A流动到B并不仅仅是一场交易,在这之前,美术馆和交易商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思考和评估。我们的辛劳带来的成果是,绘制了一幅可以显示艺术品在全世界流动的图。12图上有一些主要的枢纽节点,代表与大量其他展览馆有关联的少数美术馆。网络的枢纽无一例外都是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比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及纽约高古轩画廊,紧随其后的是佩斯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这些都是美国的艺术展览馆,它们与欧洲的展览机构有着密集的连接,比如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索菲亚王后艺术博物馆。
如果你的作品在上述馆所中的其中一家展出,那你就如同跨上了成功的旋转木马,可以轻而易举地辗转于其他重要的展览馆,你的作品就会注定畅销。
采用了基于三公原则构建的艺术品“国家质量基础 NQI”鉴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aicpsp.org) 中的数据,能够让我们能够随机选择一位艺术家,观察他的艺术生涯,通过大数据和社交网络化为基础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艺沃”(http://www.yiwuo.cn)提供的艺术品教育和流转服务,未来就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起到为拥有“能力表现”的天才艺术家助力的服务。
大数据揭示的五条成功定律-倩姐
这不是鸡汤!这不是鸡汤!!这不是鸡汤!!!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这是网络科学圈的超大牛科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的最新科普大作。

巴拉巴西是何方神圣?
“巴拉巴西是一位获得成功的传奇科学家,他作为先行者,尽所能地去理解后来人,这令我们受益匪浅。他以鲜活的语言,阐述了在各个行业中获得成功的的通用法则,从企业家到科学家,从运动员到艺术家均有涉及。这些法则新颖实用,不仅有生动的故事加以支撑,并且有详尽有新意的科学分析。这也是巴拉巴西成功的奥秘!”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耶鲁大学教授
畅销书《大连接》作者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是美国东北大学的Robert Gray Dodge教授和杰出教授,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并在哈佛医学院和位于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任职。他出生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埃特沃斯大学获得理论物理硕士学位,并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突破,其中就包括了他在1999年提出了无标度网络的BA模型(Barabasi-Albert model),这使得他成为了被引量极高的科学家。 前言在现在这个成功学已经沦为鸡汤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书架,书店都充斥着各种所谓的成功人士写的成功学书目,甚至各种天价的成功学培训也层出不穷,一个个穿着劣质西装的成功学导师在台上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的喊着口号,带动着台下的集体失控。
网络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杂乱无序的领域,开始纷纷攻城略地,在经过大量辛苦枯燥的科学实验后,他们提炼出了一个个定律。这不是某个成功人士的人生经验,而是一条条经过反复验证的普适定律。不管是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与职业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相信我,看完这本书,你会把你所有的成功学的书都从书架上扔掉。本书提炼了成功学五大定律,每个定律都是在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下,用大量的数据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论证得出来的。 这本书中文版还未在中国正式销售,让我们来先睹为快吧!一个个揭开这五条神秘的成功定律。
定律1: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不能被驱动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在这里,作者提到,不是我们就读的名校给我们带来成功,而是我们的成功能给学校带来名望。
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结论,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在为自己或是子女能进入名校而竭尽全力,但书中却说,学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己。
也就是说,其实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优秀的学校。这可以激励很多受限于外在条件没有得以入名校的学生,告诉他们,不要气馁,你最终不一定会比名校的学生差。你仍然可以拥有抱负以及实现这些抱负的能力。
成功固然和你的能力分不开,正如一流的球员球技也一流,一流的钢琴师指法也一流,一流的学生成绩也一流,所以成功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提升你的能力,也就是修炼内功。
但当你的能力无法度量时,是什么起作用呢?比如说两个艺术品,专家都无法鉴定哪个设计水平更高的时候,是什么决定艺术品的价格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是社会网络。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本来只是卢浮宫众多名画中一副毫不起眼的画作,只是因为这幅画在1911年突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盗,而后的追捕行动则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国际闹剧,从而使得这幅默默无闻的画变得家喻户晓,而那个盗贼,竟然成为了使这幅画变得价值连城的幕后推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演员出道的时候都要找推手,为什么明星们在社交网络上那么活跃,为什么孙宇晨逢热点必蹭。原来都是有科学理论支撑的哦。
所以,当能力不可度量时,比如说两个学生都考到100分时,同学们会选谁来当班长呢?当然和在班上人缘更好的、和更多同学产生连接的那个喽!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网络其实起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首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画的,不是一个小学生的随便涂鸦。所以,先不要急于发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先打好内功才是最关键的哦!
定律2.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第二定律解释了影响我们选择的隐性因素,它告诉我们,为什么专家试图在挑选口感最佳的葡萄酒时注定会失败,为什么最后面试的人几乎总是会被录取。
参与葡萄酒大赛的品酒师总是会失败,并不是因为专业欠佳,而是因为他品鉴的,全是最优秀的葡萄酒。从最优秀中挑出卓越,专家也没这个能力。
人类的身体机能的能力都有一个顶界,比如说百米冲刺没有人可以打破8.28秒,当你已经成为顶界或临近顶界的时候,会是什么影响成功呢?
竟然是一些偶尔因素和不为人知的小细节起到了大作用。
朗朗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的钢琴家,除了他高超的技能以外,还有就是他演出时夸张的手势与身体动作,时而身体夸张地大幅倾斜,时而手指在空中抖动。而这些动作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得观众无法集中精力欣赏他的音乐。

当你面试了一批同样很优秀的候选人而陷入难以抉择的境地时,你最终选择是那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因为他穿了鲜亮的袜子,也可能是因为他的一对小虎牙。
出场顺序也会决定选手命运。
在一群顶级的人才中挑选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最后一个出场的,很大概率会被选上。所以,当你有面试的机会时,尽量选择最后一个进去吧!
能力有边界,而成功是没有边界的。财富、文献引用量、影响力等一切成功的指标都是遵循幂律的,所以少数个体的成功会比其他所有人高出许多数量级。全世界20%的人占据着全世界80%的财富。
这些人的能力充其量只比你高那么一点点(假如你也是全世界最聪明的那群人),但最终剧烈拉开差距的是什么呢?
因为成功也能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它没有边界,这是最恐怖的地方。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可以自我繁殖的,有了第一次成功,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接踵而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
定律3.未来的成功,等于初始的成功乘以社会适应度
成功的第三定律可以显示“优先连接”这一微妙现象是如何操控成功的,当社会适应度和社会影响力共同作用时,成功就没有边界了。
创业者现在都在提一个最小模型方法论,也就是先快速做出一个最小原型来验证市场。如果最小模型验证成功,才有可能受投资人的青睐,初始的成功才是未来成功的种子。
而成功是会带来成功的,那些被认为是成功的人,无论他们以后的能力表现如何,仍然会吸引更多的成功,这叫“优先连接”。也就是马太效应。
优先连接深刻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世界,互联网上看似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声,但绝大多数网站都被湮没了,只有少数几个巨头因为优先连接而不断扩张。巨头之一facebook一开始只是一个给校花打分的网站。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一位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单身妈妈,当她拿着书稿被拒十多次之后,终于找到一个出版社愿意为其印刷500册,而且300册还免费送给了图书馆。但当这本书累积起来第一波读者评论后,优先连接就开始生效了。两年后,这本书开始在《纽约时报》上占据榜首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所以有了优先连接后,成功就是滚雪球了。

初始成功之后就是社会适应度起作用了,这对个人成长来说也是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就都是一个最初的成功。我们未来的成功就是和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我们的认知。
创业也是一样,当最初模型试验成功,后面的,就是看如何不断的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不断的迭代功能。引用达尔文的话就是:“适者生存”。
定律4.团队的成功兼具多样化和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这是一条具体表现在团队身上的定律,告诉我们,为什么全明星团队注定会失败。这一定律会帮我们制定使团队成功最大化的策略。
酷爱摇滚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布赖恩·乌兹一直用十年时间坚持不懈地研究团队是如何运转的,什么时候优势明显,什么时候导致成功,这些工作极大地补充了成功学的研究。他通过研究音乐剧制作背后的创造性网络,为团队的成功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
爵士乐经典专辑《泛蓝调调》之所以获得不朽的成功且经历不衰,归功于平静但严厉的领导戴维斯指挥着精心挑选的迥然不同的乐手们,组成了一支音乐风格独特的乐队。
成功的团队都有一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者。这个领导往往不是来自于委派或空降,而是从这个团队中脱颖而出的。
研究成功学的一位学者吉姆,通过探索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GitHub中的庞大数据,发现了如下的规律:
团队越大,拥有的关注者就越多,团队中的个人贡献却异乎寻常地失衡,在很多情况下,程序代码中最大的贡献部分,都是某个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且团队越大,主要贡献者就越努力,并自发地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并承担主导团队其他成员输出的责任。
这个领导者至关重要。那些少有的、迅速的成功案例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一个团队越是由一个领导主导,这个团队就越成功。
但是“只有一个领导”这点至关重要,当一个团队都是领导,都是明星,都是能人时,这个团队可以说必死。
一位从事动物养殖方面研究的教授,以鸡群来做研究。他挑选了一群全是下蛋高手的母鸡来培养,结果这些超级母鸡并没有专注下蛋,而是在内斗,笼子成了战场,不但一个个失去了漂亮的羽毛,且不再下蛋了。
想想我们周围的例子,不难理解,太多的领导者最后都开始搞政治斗争,暴露了人性和鸟性中共通的最恶劣一面。
足球也是一样,当一个球队全是明星球员时,这个球队就遭殃了。

2014世界杯德国队封王。2014年足球世界杯的巴西国家队。那支巴西国家队有很多巨星,比如内马尔、大卫·路易斯、奥斯卡、马塞洛,却大比分输给了拥有流畅配合的德国队。
团队大佬对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太多了就坏事了。
这里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测试集体智商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竟然让人大跌眼镜。高智商的团队成员与低智商的对手相比,集体智商上并不占优势。也就是说,在群体表现的背景下,个体智力似乎并不重要,甚至意志力以及满足感等也同样不重要。
另外还有三条有趣的结论:
1.小组中的个体在认知他人情绪方面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团队就会有好的表现。
2.最好的团队是团队成员都参与分享讨论并倾听其他成员意见的小组。
3.有女性成员的团队集体智商高于没有女性成员的团队。
通过融合这些结论,可以知道团队的成功需要平衡性和多样性,但也需要一位领导。
定律5.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成功或许是我们无法掌握的力量,但是很多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在任何年龄段都不能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即使生命短暂,年龄也不应该能为你的束缚。
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创新和发现只是年轻人的游戏。26岁就发现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也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一个人在30岁之前没有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做出。”
数据也同样无情地告诉我们,科学家的突破性工作往往发表于职业生涯的初期。
然而,作者分析了数以万计的论文发现,虽然科学家早期生产论文的速度会更快,但成为最有影响力论文的概率却并不随着年龄而改变。用买彩票来举例子,无论你在年轻时买彩票,还是在年老时买彩票,中奖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年轻时的创造力也并没有和年龄有关,而是因为年轻时候尝试的次数足够多。
所以,不管年龄多大,也认真积极地写好每篇论文吧,因为每篇文章都有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那篇。
而爱因斯坦在56岁写出来的量子纠缠的论文,却成为他被引用最多的科学贡献,超过了相对论。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是科家家也来源于早期对一个好的想法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被称为Q因子,而这个想法的价值,用r来表示,我们就可以测算一个成功的公式 :
S=Qr
只有当Q和r双高时,成功才会水到渠成。作者找到了方法测量科学家的Q因子,发现Q因子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不会发生变化。数据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的Q因子不会因为年龄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具备高Q因子,或者找到高Q因子的合伙人,再加上一个好的想法,只要你一直坚持不懈,你就有希望取得成功。
拥抱人生的不确定性,不停地尝试新的想法,善用五大定律,复制你的成功。
祝你成功!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