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作者:刘晓丹(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金融》杂志副主编)

来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杂志2018-12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一、金融的本质是跨空间、跨时间的价值交换

金融是外来词。据艾俊川考证,金融一词产生于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是“金钱融通”的缩略语。金融一词于1906年进入中国后,很快在各地流行,成为汉语中的常用词。1915年出版的《辞源》中,金融被定义为“金钱之融通”,与日语的原义相同。金钱是货币中最常见的一种。至今,广义的金融通常被定义为“一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通常被定义为“货币(或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的本质,就隐含在货币的属性中。

从职能出发,通常将货币定义为一般等价物。历史上,牲畜、盐、贝壳、羽毛等充当过实物货币,金、银、铜等充当过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货币。不论一种形态的货币,都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所谓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充当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度,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便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价格。所谓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可以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货币使商品的市场流通形态由商品商品”进化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其融通,实际是其所代表商品的价值的交换。

具体而言,金融所实现的价值的融通,可以在不同空间或时间中进行,正如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强调:金融的核心是跨空间、跨时间的价值交换。在中国,古代跨空间的金融以明清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为代表,其出具的汇票替代了跨地运送银钱,使异地贸易成本大为降低。至今,异地汇兑仍是商业银行的常规业务。时间的金融则以借贷最为典型,战国以后金属货币广泛使用,借贷成为官贵商贾生息取利的手段,京畿一带“逐什二以为务”即指以十钱增息二钱的借贷业务。至今,存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二、艺术品的两种属性与艺术金融的两种取向

1.艺术品的两种属性

与普通商品不同,艺术品兼具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

商品是为他人消费而生产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产品,其基本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艺术品是人类的高级产品,可以满足实用及审美需要。艺术品在商品化之后,使用价值能够转变为交换价值。艺术品的交换价值是其交换能力,具体表现为其他商品的交换比例,通常,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交换价值不仅使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得到量化,而且使艺术品与货币的联系更为紧密,艺术品价值在市场主要体现为以货币为尺度的价格。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品的交换价值体现得越充分。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两项职能,还在二者基础上派生出贮藏、支付职能。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财富,可以行使货币的若干职能,从而具有货币的主要属性。在古代的诸多实物货币中,贝壳由于具有坚固耐用、便于携带、方便计数等特点,成为被东西方长期广泛使用的贝币并非巧合的是,贝饰在古代也长期作为用于装饰的珍贵艺术品。长久以来,一些珍稀艺术品比如价值较高的古玩或名家书画,都可以像货币一样被作为贵重财富加以贮藏,也可以像货币一样被用来清偿债务和支付账款。

2.艺术金融的两种取向

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使艺术金融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

艺术品因其具有商品属性,能够以市场交易为纽带,形成由生产创作、传播流通、消费收藏等构成的产业链。针对艺术品产业的艺术金融,属于产业金融。所谓产业金融,是依托并能够有效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常见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等产业金融为产业服务,通过满足产业链的融资需求,使金融产业共创价值和利润在艺术品产业金融中,货币是艺术品产业链价值交换的媒介。作为产业金融的艺术金融,通过为艺术品产业发展融通资金、整合资源、增长价值,通过促进艺术品资源、资产、产权、价值的资本化,对艺术品产业起到催化剂和倍增剂作用。

艺术品因其具有货币属性,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流通媒介、贮藏和支付手段,可以演化为金融工具。所谓金融工具,是指可在金融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也称金融产品有价证券,常见如股票、期货等。当艺术品作为金融工具时,其本身成为价值交换的媒介。近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价格迅猛上涨,许多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品领域,艺术品成为投资品和金融资产。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艺术金融满足了投资市场对投资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避险手段和盈利机会,同时也增强了艺术品的市场流动性。

以下,分述艺术产业金融和艺术金融工具中的跨空间、跨时间价值交换。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三、艺术产业金融中的跨空间、跨时间价值交换

1.艺术产业金融中的跨空间价值交换

跨空间价值交换是金融的古老功能,货币解决了异地商品交易的不便,各种汇兑凭证又解决了异地携带货币的不便。

在艺术品产业中,大多数交易和货币支付都可以通过转账方式结算转账结算由银行将款项从付款账户划转到收款账户完成货币收付。其应用范围广泛,方式包括同城支票结算付款委托书结算、托收承付结算、托收无承付结算限额支票结算等异地托收承付结算、委托收款结算、汇兑结算、信用证结算限额结算等。转账适合金额大、空间的结算比现金结算更安全快速。2015年,刘益谦刷美国运通黑金卡轻松支付了《侧卧的裸女》1.79亿美元价款,若换成人民币百元现钞,重量会超过12吨。

在艺术产业中,由于不同空间的交易者之间信息对称性差,跨空间价值交换除了普通的转账结算等业务,还需要起监管作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支付结算系统,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挥贴近市场、支付便利的优势,提升文化消费的便利水平。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能够很好地发挥空间价值交换的渠道作用。在艺术品互联网交易中,艺术品电商可以充当第三方支付平台,买家将货款转入电商账户,收到艺术品后再由电商支付给卖家,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权益。一些独立的担保交易系统可以作为交易款项的临时保存方,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快速的在线支付服务。

2.艺术产业金融中的跨时间价值交换

跨空间价值交换由于技术进步越来越容易,跨时间价值交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金融的跨时间价值交换过程中,可以实现交易的跨期交割,可以使现期收入转化为未来购买力,此时,货币是一种跨期价值交换的载体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借贷股票。在借贷行为中,贷款人通过延迟使用资金获得利息回报,借款人通过支付利息提前使用未来资金。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将资金投给上市企业,在未来获得收益分红股价升值

艺术产业金融的跨时间价值交换,主要是在艺术品的供应环节、销售环节、需求环节为艺术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并获得未来收益。

供应环节包括:帮助艺术学生完成学业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支持青年艺术家创作、挖掘其商业潜力的盈利性基金;为民间艺术品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融资平台的银行、文交所;为衍生艺术品开发提供金融支持的投资公司。销售环节包括:以长期投资心态扶持画廊的营利性基金,为画廊提供质押贷款的银行;支持工艺品交易的典当行,将大师工艺品转化为金融产品的文交所,为工艺品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为艺术品拍卖提供短期融资的典当行,为艺术品拍卖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需求环节包括:为藏家提供短期资金拆借的典当行,为艺术品收藏行为融资的银行,为藏家控制风险的保险机构;为投资者提供艺术品理财产品和投资咨询服务的银行,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的信托公司;为艺术品消费提供按揭服务和艺术赏鉴计划的银行。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四、艺术金融工具的跨空间、跨时间价值交换

1.艺术金融工具的跨空间价值交换

艺术品作为跨空间的金融工具时,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艺术品,一般必须与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一样,具有足够的实际价值。尽管“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但艺术品在乱世中的跨空间价值交换功能很明显。溥仪1911年逊位后,为补贴花销,不时偷出宫内艺术品变卖。他1925年被赶出宫时携带宝物几十箱,字画超千件,部分在天津变卖,部分运至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逃难的地主、军阀携大量古玩珍品到上海,促进了上海古玩市场的繁荣。艺术品甚至能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二战时期,犹太人逃往他乡,所携财富一是邮票,二是欧洲古典油画。研究表明,巴黎艺术品市场二战期间行情异常兴盛,其主要原因,艺术品比黄金、股票等更容易隐匿和逃避监管,更容易在内外脱手。愈有名气、愈是真品是便于携带的小型艺术品,行情愈好。

金融工具只是用于证明融通货币余缺的凭证,所证明的价值量与其自身物质材料或实际用途基本无关。在特殊情况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艺术品可以不具有实际价值,只要交易者认同其代表的价值即可,这一点和纸币特别相似。在雅贿行为中,艺术品的金融工具属性极为明显。雅贿的常见流程是,行贿者把艺术品的产权确定给受贿人,再将其送到拍卖行以高价买回。由于艺术品不仅方便携带,而且价格弹性极大,价格可由行受贿双方随意约定,所以成为跨空间价值交换的首选。此时,艺术品相当于可以随时兑现的银票。在雅贿行为中,艺术品只是贪腐的过桥工具,真伪并不重要,在近年落马官员被查抄的艺术品中,便有很多是赝品。

2.艺术金融工具的跨时间价值交换

金融工具,是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包括存单、债券、股票等原生金融工具和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原生艺术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特征的艺术品银行理财、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艺术品信托、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质押预收购、艺术品期权、艺术品期货等合约,都可以看作以艺术品为标的的跨时间价值交换,几乎全部与艺术品投资有关,也涉及艺术财富管理。

以艺术品为标的进行跨时间价值交换时,艺术品不是金融行为的对象物,而是金融行为的媒介物。它所代表的价值,可能与其市场价值一致,也可能偏离其市场价值,更多地取决于交易者之间形成的共识。作为金融工具的艺术品的属性,接近货币名目论对货币的解释。货币名目论与货币金属论相对,认为货币是价值的符号,其价值不取决于本身的内在价值,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时所代表的价值。充分金融化的艺术品的最重要属性,是它所充当的抽象的价值计量尺度。所以,依托艺术金融工具所作的跨时间价值交换的结果,更多取决于未来交易者对其所代表价值达成的共识。

艺术品的金融化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捷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产业的发展,但艺术金融工具的巨大虚拟性,也可能造成艺术品价值与价格严重脱节,从而加深艺术品市场的矛盾。艺术金融工具过度膨胀,也可能引发艺术金融行业危机,这是艺术金融管理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中国艺术金融》杂志更多精彩观点,请点击下方原文链接,至“《中国艺术金融》”电子杂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l中l国l艺l术l金l融l):刘晓丹:艺术金融中的跨空间与跨时间价值交换(《中国艺术金融》2018-12)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1335.html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19年1月29日 上午12:11
下一篇 2019年1月30日 下午11: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