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个性化与艺术品交换价值差异——《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二

作者刘晓丹

来源: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

图片

艺术品生产的角度劳动价值论很容易解释劳动量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即付出劳动量越多的艺术品交换能力越强。但它很难解释为什么付出同样劳动的艺术品在不同时空会形成不同价格。比如,同一件艺术品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门店成交价相差悬殊,同一件艺术品艺术家生前和身后会出现巨大价格变化

供求关系,对此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劳(John Law,1671-1729)较早重视了市场供求关系,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并非只由卖方或买方单方决定,而是取决于供求双方的数量对比。他对“钻石与水悖论”的解释是,水的用途大但交换价值小,是因为其供应量远超过需求量;钻石的用途小但交换价值大,是因为其供应量远小于需求量。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进一步根据供求关系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双方相互作用会形成均衡价格:当市场成交价高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超额供应,从而使价格趋于下降;当市场成交价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超额需求,从而使价格趋于上升。

根据市场供求理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只取决于劳动量,也不只取决于使用价值,更取决于供求关系。正是由于供求双方的数量差异,现实中有很多商品的劳动量大、使用价值高,但交换价值很低,也有很多商品的劳动量少、使用价值低,但交换价值很高。由此便不难理解,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城市、甚至在同一城市不同门店的成交价相差悬殊,很可能是由于不同地点供求关系各异;同一件艺术品在艺术家生前和身后出现巨大价格变化,很可能是由于不同时间供求关系有所改变。

A Morning In Cornwall James Last – Paradiesvogel 供求个性化与艺术品交换价值差异——《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二 供求个性化与艺术品交换价值差异——《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二

由于艺术品具有异质性,其供求关系远比普通商品复杂。

艺术品形态多样、种类丰富、精神属性强,是典型的异质性商品,使需求者判断其使用价值时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广义的艺术品包括实用功能极强的实用艺术品、具有部分实用功能的工艺美术品、完全没有实用功能的纯艺术品。在需求一方,如果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实用之需,会认为三者之中前者使用价值最大、后者使用价值最小;但如果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精神之需,则会认为三者之中前者使用价值最小、后者使用价值最大。更有甚者,即便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那里,既可能被看作实用艺术品,也可能被看作工艺美术品,还可能被看作纯艺术品。仅此一项,便使不同艺术品需求者的需求强度、需求数量大相径庭。而在供应一方,艺术品的异质性还会使其生产时所付出的劳动量,具有很大个体差异(后文详述)。

在具体交易中,供求双方的个体差异使其对艺术品交换价值判断并不恒定,以致相互博弈出的价格具有很大偶然性;而在总体上,由于同样的原因,艺术品市场很难形成马歇尔所说的价格均衡。甚至可以说,艺术品的交换价值与其使用价值、劳动量背离完全属于常态。只有正视这种常态,才能深入探讨更有意义的问题——艺术品的交换价值与其使用价值、劳动量之间如何发生互动,这正是艺术品价格评估的关键点所在。


本文摘自刘晓丹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中【第一章 艺术品评估的基本逻辑】【第一节 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









图片

晓丹 I 艺术财富论: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真相


图片
晴耕山坊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转载自晓丹 I 艺术财富论:供求个性化与艺术品交换价值差异——《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二,如有异议,立即联系,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经济网立场。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21年4月14日 上午9:46
下一篇 2021年4月15日 上午10: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