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本书:《论语》与《芥子园画传》,为什么重要呢,它告诉你一个在文字系列之外还有一种智慧那就叫图形,所以芥子园就是一本非文字性思考的书,告诫你 你所知道的宇宙是文字宇宙,还有一个非文字宇宙在那儿,那本书全部都告诉你了。
【融艺原创】李庚访谈 芥子园、浮世绘与梵高
2020年10月19日,我们在李可染画院与著名学者、画家李庚先生作了一次近一个小时的专访。
专访的地点,是在李可染画院一楼的西籍典藏部。英文、日文、德文、法文原版旧籍,插架满轴;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泰西各作,百城坐拥。巨帧大作,展过半臂;方板寸书,一手盈握,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古董珍本,国内罕见。在布置灯光安列机位的时候,一束束灯光不时扫过玻璃书窗,页脊鳞鳞,泛黄起时间水光的荡漾。
李庚先生是一位儒雅的学者。
他在中国的传统山水,走向世界艺术之林,一直在捕捉东西方人文艺术语言交互的幽影。自数十年前首次发掘出《芥子园画传》康熙十八年原板多色套印本开始,李庚先生于今除了学者、画家的身份,更成为世界范围内《芥子园画传》文献版本研究收藏第一人。他多年孜孜于《芥子园画传》之释读探考、版本流传、论讲普及与专业研究,几以一人之力将《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的传统留迹及在世界范围上的版本与艺术流变影响提到新的高度。
《芥子园画传》的原版原貌,在我国古代早已消失多时,影踪难觅。而芥子园在中国盗版翻印数量之多,却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本书。李庚在这样一本神秘的“无字之书”中,发现了它在我国数百年间的生活人文影响,寻得了它在浮世绘到印象派,葛饰北斋到梵高、塞尚隐藏的影子,更发现了它独特图形表意超越时间,跨越国界的非文字性语言的魅力。
于是,在绿竹猗猗的李可染画院,我们听李庚先生谈芥子园、浮世绘与梵高。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本书:《论语》与《芥子园画传》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皇家钦定的书、四大才子的书、还有孔孟之道种种的这些书,比如说四书五经的印刷量、传播量远远没有《芥子园》多,原因何在?这是我在中国的现状下对中国的历史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另外(我)在海外的长期的研究之中发现,外国的学者非常把焦点关注到芥子园这本书上面,甚至在芥子园刚刚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乾隆年间的时候已经在日本就流行了这本书。曾经在江户中世的时候有一个木刻,描写了江户现在的东京,在它的一条繁华街上有一个书店,书店的门口有一个畅销书的一个栏目,至今日本包括外国,都是在书店的书窗内摆上畅销书,也包括中国,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在那个时候书店的门口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的都是最好卖的书,那上面,我惊奇的发现左边是论语,右边是芥子园,并且把名字都刻在上面了,两本书并排放在那里了,也就提示了我们今天要想说到芥子园的时候,就可以说,中国如果文字性的记录下来的各种各样的文献之中最伟大的一本书可以说中国人必读,儒家的一个经典叫论语,一个高峰,一个最高点,并且也是一本入门书。
一个儒家,一个学生,一个举人,必须要读的一本书,可能这本书要贯穿他的一生,要使用的。另外一本,关于图形的解说的一本书,叫芥子园,这本书呢,更可怕。可以说从中国人,从出生的婴儿开始,他可能就要接触到这本书。因为出生的婴儿都要过百岁,都要过百日,都要出生都要做纪念,要庆贺,那个庆贺的装饰,很多东西并不是美术学校的老师们给你画的东西,而往往从画谱上拿出了鸳鸯啊,生个女孩就是鸳鸯,生个男孩就是松下童子图这些,老人做寿的时候松鹤延年,这些东西都来自于(芥子园画谱)。并不是说职业画家要画一个多么精彩的一个东西,在一般的乡村来说,在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可能是从图谱里面请一个私塾老先生或一个用过笔墨的人来画。

在中国真正流行的一家就是墨家,而不是儒家
自古到今,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墨家的社会。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会是儒家的社会,其实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有一家的文字传承消失了,这家就叫墨家,虽然消失了,却至今给我们的生活有着最大的影响。我曾经在这个辩论的时候,就回答说,在中国真正流行的一家就是墨家,而不是儒家。儒家是知识分子所信奉的一种道德观,一种哲学,一种行为规范所必修课的一本书。
可是墨家是什么?墨家首先在文字这边消失掉了,它是以师傅传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播。墨家的一个代表人物是鲁班,这引起我们警觉,也就是说青红帮是墨家,儒将是墨家,泥瓦匠是墨家,砖雕的这些师傅们传技的时候都是师傅带徒弟,凡是这样的格式都归为墨。那我们想想,在清初的时候一千个人有一个人读书,那这一千个人里面大概有五百人是归于墨家。在村子里他要入会,要为地主打工,要做一个手艺,农人也好还有各方面也都有行当的行规,都属于墨家。
所以中国真正没有消失的就是墨家,他们是通过一种口传,师傅带徒弟,从文字上拿开了,这种墨家的传播力量非常大,所以说芥子园是墨家里面的一个圣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本芥子园就是一本无字书,不给中国知识分子留脸面的一本书。
你打开就是一张白纸,因为它上边画的是图形,是梅兰竹菊,没有文字等逻辑使你能够归纳成什么东西。因此呢,当然里面也有文字,它只有五分之一的地方是有文字进行说明这些图形是什么意思,所以知识分子把它归纳成一个这是画画的一本入门书。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本书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它,为什么?这全世界的这些跟绘画有关系,跟图形有关系的家都关注了它,因为这本书不用懂汉文就能看懂的一本书,所以它在外国的传播,使我一个中国人到海外去以后感到震惊,影响了外国人的生活,影响外国人的文化,影响了外国人的思想,但是这个思想不是从文字传播所影响的,而是从生活的细节里传过去的,通过图形。
这种例子并不是一个,为什么在中国我一直介绍芥子园这本书,因为中国的文化的传播里边非常的奇异。真正全世界认识中国的地方与文字无关,与孔孟之道无关。

《芥子园》告诫你 你所知道的宇宙只是文字宇宙,还有一个非文字宇宙在那儿
芥子园是中国图形学之首的话,它本身还包括了数学,那么我们看这本书看不到数字,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我们看的只是美学的那一小部分,一个小竹子画的挺漂亮的。可是给你的东西,如果你有一点聪明,你是小学五年级或者你小学五岁的时候,你看这本书的时候给你的印象,非常非常的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它告诉你一个在文字系列之外还有一种智慧那就叫图形,所以芥子园就是一本非文字性思考的书,告诫你 你所知道的宇宙是文字宇宙,还有一个非文字宇宙在那儿,那本书全部都告诉你了。
你小的要熟悉它,你不用背它,你只要知道它,你知道还有一种智慧跟文字无关那就够了。因此这本书呢,不读书的人,法国人,英国人都可以看这本书,中国人就小学一年级也可以看这本书。它会告诉你,文字不是全知全能,它不是上帝的语言,还有好几种语言是我们的智慧。

梵高是对芥子园这本书最好的解读
梵高是对芥子园这本书最好的解读。但是他不是直接看芥子园,因为他不懂中国,一本书在欧洲也是比较贵的,他通过日本的浮世绘。
浮世绘的那些大画家,其中有一个最伟大的画家就说,我的养成是一本书,叫芥子园,中国的芥子园。因为带颜色的,他把它加深了。欧洲一看,印象派和分离画派的克雷姆特就把它更加深了。特雷姆特就把他的金色,东方人喜欢涂金。强调了平面涂金,而梵高就说:浮世绘,东方的版画,我不是喜爱它,这是对我的污蔑,它是我的圣经。
所以你看梵高的颜色鲜黄,鲜红,鲜绿,因为它的版画就是黄的,绿的,里边没有变化的。其中又影响了塞尚,影响了马奈。这些人的艺术当时不被承认,跟芥子园一样,以为这是一本画画的书,然后拿破仑三世看到马奈的画就说,啊呀画的太差了,跟法国的学院派不能相比。
结果历史的证明,学院派倒了,学院派的那么数百名的大画家,至今法国人无人知晓。你走大街上问他的名字,院长的名字他不能回答,你问他梵高,塞尚,你问越南人,中国人,日本人,南美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梵高的。梵高饿死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从此把美术史改变了,那么我们说芥子园这本书,我们中国人对它重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呢,我们今天的手机可以说是新媒介,包括照相机,包括咱们的抖音,是图文并茂。在图的的这个方面里面呢 ,一个美国的迪士尼,还有一个日本的漫画,对中国的青年有重大的影响力。比美展的影响力要大。美展我很少看见年轻人进去看,一个画家的同事来二百个人,那已经拍一张照片很满了,是吧。动漫一上映,十个亿,四十个亿,一百亿,全世界人在看,全世界的小朋友在看。
迪士尼里边,日本的漫画里边,都受浮世绘葛饰北斋的影响。葛饰北斋的这个色调,颜色和它动漫的,因为他是木版画,非常要简练,你不能在那儿磨磨蹭蹭画很多,概括,就成了后来动画片的一个决定性的甚至就是说一个几个要素在里边。这些要素都来自于芥子园。其实中国人学的是日本的动漫,而日本的动漫的这些大师学的是浮世绘,而浮世绘是因为芥子园。中国人在今后的科技文化发展里边,芥子园仍旧是一个金矿。

一张画比一本书的智慧还多
一个画家画出的形体会错误的,但是他的情感是正确的。我们看画的人也不能说是一个奴隶,画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你理解这块黄颜色的时候,你已经全部胜利了。
为什么胜利了,他非文字性的,我承认了一个除了文字之外,我的情感受一块颜色的影响,其实一张画比一本书的智慧还多,还简练,它的简练到什么程度呢,一目了然。它不需要任何条件就为你服务了,它告诉你你千万别相信文字的那些逻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中国艺术经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