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地主,顾名思义就是土地的主人,是占有土地大于个人生存需求的群体,这个词是以土地为依据而设定的。1950年开始,中国就彻底消灭了地主,土地全部归于国有。改革后,土地分配给了百姓,但所有权仍是国有或集体拥有,个人或家庭只有租用权、使用权。耕地是30年的租用权、住宅是70年的使用权,也就是说再没有真正意义的地主了。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中国人为何喜欢做地主?因为这片土地是我的,我可以万年拥有它,我才会认真养这块地(地不养不肥),才能在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才能养育后代万年。也正是地主思维,才成就了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老子的天人合一,就是天人地的农耕文明;孔子忠孝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唯有佛祖的人人是佛则是共和思想的产物(2000年前的佛祖生地是贵族共和制-也算是奴隶制,中国是封建制)。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如果要选出中国最值钱的东西,肯定一是土地,二是文化。中国人习惯占土地为地主,从而引起了无数的战争与暴力。却不擅长以占文化为地主,只有少数皇家贵族懂得占文化为地主。秦朝的李斯编写《春秋》、汉朝独尊儒术、唐朝大兴佛教、宋朝“尚文灭武”、乾隆编《四库全书》、三希堂、中国四大藏书楼,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台北故宫等皆是文化地主,以藏文化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地主。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今天的中国,再也不允许您做土地的地主,为的是避免再次的纷争与暴力。但文化地主却是国家扶持的方向。何为文化地主?我们以艺术品来为例:艺术品可以理解为土地。艺术家可以理解为种地的农民。把艺术品拿去贩卖的,我们理解为小商贩。这种行为起到价值交换的作用,以满足农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换了钱买酒、买盐、买茶等生活必须品。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让艺术家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售卖,我们理解为农业加工厂,他们的习惯是要求农民的价格越来越低,而卖出的价格越来越高,农民为了他们的要求就只能打农药、施化肥,品质就只能是越来越差,最终就不能再叫艺术品,只能叫工厂产品。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帮艺术家做宣传、做推广,以实现艺术家的作品卖更多、卖更高价,我们理解为像当地政府或领导。现在的地方官员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官方宣传、招商以拉动农民的收入。同时他们也要求农民把地养肥、种出更好的作物,以拉动当地经济。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不想花钱,直接要画的,我们理解为当地的地痞流氓。他们不想种地,也没有土地,每到丰收时,就偷、抢、盗、骗、讹、诈,以免费得到农民的粮食。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有大量钱、在艺术家生存困难时,以最低的价格收走大量的作品,等到价格好时就一次性抛售者,我们理解为资本家。当年农民没钱生活时,他们也是以最便宜的价格收走农民的粮食,在灾荒年再高价卖出,就是他们的玩法。他们不在乎农作物的好坏、也不在乎农民的死活,只在乎价格高低、利润的多少,他们对农民、对社会的破坏最大,他们也正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打压的对象。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没有钱,但有权,又想要艺术品的人,我们理解为政治家。他们利用权势对待农民,不用给钱,农民会自动挑最好的西瓜送给他,以求得一方平安。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没有钱、没有权、又想艺术品的人,我们理解为宗教大师们。他们就像当地的传教士,不和你说农作物的事,也不说天的事,只说心的事、神的事。一些内心不坚强的农民就会乖乖地把粮食送给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孩子、老婆都送给他们。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把艺术家或艺术品收藏起来,并且进行系列、长期收藏,我们理解为艺术品藏家,也就是文化地主。他们与当年的地主很像,虽然国家不喜欢地主,但他们确实与小商贩、工厂主、政治家、强盗、资本家、宗教家不一样,他们首先是占有,但他们占有后目的是养,一养土地以求更肥,二养农民以求更卖力,三养自己以子孙绵长,四养息以多福。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今天的艺术品恰恰需要地主思维的藏家,需要大量文化地主的产生,才有希望。艺术品更要养(宣传、推广、优化、分类、学术提高、影响力提高等),艺术家更要养(有钱他们就能活得更好,就能产出更好的作品),时间更要养(好的艺术品,没有30年、70年是无法真正见分晓的,无法有大收成的,和土地一样,一两年是不能产出好东西的)。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这一点国家也非常清楚,国人终究是农耕文明的思想为主体,占、藏、养、耕、种、产、卖、生是中国人的智慧。土地、房产、国有资源终究是不允许个人做地主的,但中国人又喜欢做地主,文化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某大炮”天天喊着要求土地终身制,其实就是想做地主,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允许的,中国历史不能再重演,内战不可再发生。只有文化,既可以满足中国人想做地主的欲望,又不至于产生纷争与暴力。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艺术品,更需要艺术地主的产生,才能让艺术百花齐放,才能出现一个个齐白石级的大家农民。艺术生态中,最常见的是资本思维,资本思维从来都是有一个时间和回报比例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他们对回报要求是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规定时间里实现利润的一种思维方式,但艺术品却不是数学思维方式的结果,他往往是诗歌和神话的思维的结果,他既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按预想的利润比例给予回报,但同时又会在你预想不到的时间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并且是无限的回报,像神话一样、像诗歌一样,不可计量的回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和思维方式的产物。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同时资本思维注定要求有一个时间要求、一个收益比例(同时,你也注定不可能收获最好的作品,没有哪一个艺术家会把自己的代表作以最低价价格卖给个投机者,他更愿意免费送给一个珍惜他作品的朋友)。所以资本思维无法做艺术品的可持续的投资者。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对艺术生态与资本思维破坏一样大的是工厂思维,工厂批量生产就一定要压低成本,艺术家就一定会粗制滥造。中国的制造业就是如此,再加上某宝,还不允许卖高价,就变成了越来越粗制滥造、越来越薄利多销,结果注定是一起死亡。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唯有华为是地主思维,他们没有拿人家的钱,就没有赚钱的时间周期要求。所有的技术是自己的,工人也是自己的,就不用乱压自己的生产成本,销售渠道也是自己的,价格也就可以自己定,从而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企业。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华尔街是3-5年的思维周期,所以美国总统也是4年周期。抢劫、战争、掠夺是他们的选择,生、养、种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他们的习惯。然而世界的发展规律,注定会抛弃他们,他们也注定是失败者。阿富汗、伊拉克他们是占了,抢了,但最终当地百姓还是要把他们赶跑。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反而欢迎地主习惯的中国人的进入,因为中国人会修路、会种地、会做基础建设,这就是中国的地主思维,是全世界发展的需要。中国人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最大的地主思维。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艺术品不等同于房产、股票,它不是具象的物品,而是有生命的、抽象的作品,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物品皆有自己的命数,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不可以过分要求他一定考100分,一定考名牌大学,但他一定会在他该有的时间,年龄做出该有的贡献,以回报父母、家人和社会。所以只有地主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藏家才适合艺术品可持续的投资、收藏和拥有,只有可持续的选择和投资,才能成就艺术品、才能成为最终、最大的赢家。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地主思维,其实不只是对艺术品,对任何行业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试想,如果你今天从一百个艺术家(就像一百块土地),选出一位艺术家(就像选出一块风水宝地),进行其作品分类(就像对耕地进行分类,有水田有汗地等)。先养、耕5年以上,只养不种(日本到现在还是如此,5年后的粮食品质非常好,价格也高。但中国人现在实在等不及了,不但不养地,还要用化肥、农药)。期间进行大宣的宣传、推广,以拉升其作品的影响力,同时带艺术家学习参观,以提升他的作品质量(就像现在的地方政俯,主要是招商、宣传当地土特产)。

中国人心中的“地主梦”,现在还有机会吗?

等时机成熟后,再少量的出手,以给大家分享其果实。再时机成熟后可量大一点出售,艺术品不卖,只售衍生品,马未都就是如此(就像地主只卖粮食,不卖土地)。在艺术品中赚到钱、名、影响力,就可以收更多的的作品,养更多更好的艺术家,以成为一个大藏家、一个文化地主(传统地主有钱也是收更多的地,养更多的农民、肥更多的土地),从而成为一方霸主,生生不息。

END

本文转载自海度艺术,如有异议,立即联系,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经济网立场。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19年8月10日 下午3:46
下一篇 2019年8月14日 上午8: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