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学的逻辑基点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研究与探索艺术金融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与服务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院长、《艺术金融学概论》一书作者西沐,在对艺术金融学科的研究中得出了这一判断。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拓展,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形态不断丰富,使艺术品及以资源资产化为核心内容的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亟需深化发展。这种发展趋势,越发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如何系统把握与建构艺术金融学学科核心与体系?就此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西沐。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艺术金融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金融是如何产生的?
西沐: 艺术金融是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产物。从艺术品成为一种商品(商品化),到当下艺术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资产(资产化),到艺术品成为能够被金融体系接纳的一种金融资产(金融化),再到平台和互联网相结合,进行艺术品的电子化交易,进行信托、基金等产品的创新设计,逐步实现艺术品的证券化。尽管现在艺术品投资平台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的发展趋势应该如此。
艺术品及其资源金融化的发展,主要内容体现在:资产化是根本、金融化是核心、大众化是灵魂。一宗艺术品资源想要转化为资产,首先要解决的是资源的价格评估问题。所以,在艺术品的资产化环节,最为关键的内容是艺术品的估值定价,而估值定价的前提是真伪鉴别,这是由艺术品的资源特性决定的。当下,在艺术品及其资产化阶段,鉴定与评估是两大主要问题。在艺术品商品经济阶段中,由于发展不充分,埋下了众多隐患,特别是在处理货真、价实这两个关键问题方面。艺术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尽可能地清除这些不良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金融与艺术品市场存在怎样的关系?
西沐:艺术金融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金融与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市场与产业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首先是互动性在增强,艺术金融发展的基础是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发展速度推动了艺术金融发展的深度,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治理关系,很多方面是艺术金融发展推动的结果;其次是依赖度在提升,艺术金融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作用迅速增强,艺术金融产业的规模已经成为市场最活跃的业态,已经超出或与拍卖业市场的规模相持平;再次是艺术金融推动市场发展与创新的速度和能力不断增强,在需求不断拉动下,已有实践热点出现与不断介入示范,催生很多产业形态与业态不断生发。
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西沐:艺术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推动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利用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工具来建构更加有效的价值发现平台,建立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市场,来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
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既取决于艺术金融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金融服务,更取决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质与特性。这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其独特的内在发展规律,也要利用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及一切新的前沿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来推进与管理其运营,建构相应的独立发展体系,从而进一步更好地实现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管理过程的优化与完善。
《金融时报》记者:为什么说艺术金融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金融?
西沐: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决定了艺术金融首先是一种特种金融,艺术金融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艺术品及其资源与传统产业资源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资源的非标性、价值发现性、复用性及环境的友好性等,这些特质也是艺术金融研究的逻辑起点。金融最为本质的特征是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金融首先进行的是一种金融服务。由于艺术金融服务及其资产都有明显特质,决定了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但它的本质还是金融服务,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发展中建构艺术金融学科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对艺术金融发展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流变?
西沐: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服务,更是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其核心任务是服务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对艺术金融发展过程的认知,总的来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投资需求(融资)阶段;二是艺术+金融阶段;三是金融手段论阶段;四是艺术媒介论阶段;五是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阶段;六是艺术金融产业生态化阶段,实现了从规模到结构再到生态的快速进化。同时,这种快速的发展急需要研究梳理与探索,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深化与突破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路径探索。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是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不仅如此,艺术金融还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体系及支撑与服务体系。
艺术金融发展的逻辑基点,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质;其核心是围绕并服务服从于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其发展主线,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其红线,是价值发掘、价值发现、价值管理、价值实现;其发展过程,是艺术品创作(生产)、销售、流通、消费、服务、环境;其发展进化轨迹,是概念态、形态、业态、生态。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有哪些重要内容?
西沐:艺术金融学科体系的战略视角是基于加快构建艺术金融学科的基础,要聚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新时代,科学谋划学科布局。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特别是要关注艺术金融学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加快构建艺术金融学科的核心,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观点,理论、学说、知识、学术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工具等。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学术体系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水平和属性。
强化风险管控与监管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
西沐: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要明确一些问题:市场不规范,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培育与挖掘;支撑体系缺乏,资产价值量化困难;要素市场发育滞后,配置渠道单一;风险管控手段缺失,金融体系介入障碍较多,退出机制建立困难;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平台缺乏;人才缺乏,服务体系的发育与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如市场变化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法律监管风险、周期运营风险、利益输送风险、价格操纵风险、运营支撑风险及技术保障风险等,从识别到管控都面临着重要挑战。除了提升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风险识别能力,还要积极建构基于风险结构化理论的风险管控机制与体系。特别是基于立法与政策法规基础之上的监管、行业自律,从体制到体系的建立尚都处于模糊与深化认知的阶段,不仅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及管控体系需要研究与强化,其发展、发育的环境也亟待改善优化。
《金融时报》记者:对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创新的监管,要坚持何原则?
西沐: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创新,应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监管原则:有利于提升服务市场与产业等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要坚持从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与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注意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不让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投机性需求主宰整个创新的基调,从而扭曲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创新规模的结构。特别是进入新常态下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低迷的市场发展态势,进一步激发了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投机性创新发展的进程,近两年,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讯息展示透露出更多更加丰富的内涵。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影响着我们进一步探索其健康发展的“深化”问题。当下,我们要更多地研究与推进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对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创新的监管理念、方法、手段及效果评价与改善的研究。
原载于: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安仁 发布日期:2019-12-13 08:08
本文转载自如何建构艺术金融学科体系访《艺术金融学概论》作者西沐_杂谈_中国金融新闻网 ,如有异议,立即联系,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