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的作者是纽约画廊主Elizabeth Dee,她拥有自己的同名画廊,还是纽约独立艺术博览会(Independent New York)的联合创始人,该艺博会将于2019年3月7日至3月10日举办。
她近期的出版物包括《任何未来都有代价:娱乐信息之后的30年》。在这篇文章中,她以在场者的视角分析了画廊行业的生存现状,以及我们所需的未来是怎样的。
2016年,Elizabeth Dee画廊的Philippe Decrauzat作品展。图片:致谢Rain Embuscado
在媒体上,关于近年的艺术市场,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市场的顶端从未如此活跃过。
另一种则是画廊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关门结业。
随着全球画廊系统的整合和超资本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端,我们的许多同行开始感到疑惑:画廊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此外,在这个问题背后潜伏着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我们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来推动新的艺术?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下我们看到的情况让人惊讶——几乎没有画廊在实践中思考这些问题。
不过,现在正有一场运动在进行着,还有一群杰出的画廊主正在探讨推动艺术发展的更大目标——他们既是批判性思考者,也是艺术家的辩护者,并通过几种方式对那些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大部分有远见的画廊主实际上都是艺术家,他们有能力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并为他们在商业中(或商业之外)找到道路。
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是纽约的CANADA画廊,它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家平台”。CANADA是“画廊如何去重新定义成功”的典型案例,他们创造不断成长的画廊文化全新模式。
“在我们这里,艺术家们团结在一起,为彼此的发声而战,”画廊联合创始人Phil Grauer说道,“这里的每个人都理解创作,而不单单关注商业的一面。”
CANADA画廊的Katharine Bradford展览现场。图片:致谢CANADA画廊
何为今天的画廊?
虽然画廊的可能性越来越多,但特立独行的画廊主Gavin Brown一直都抵制对画廊贴标签的行为。“ 很多画廊已经不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面对我们目前面对的情形,”他说,“不同的艺术观念、艺术定义、画廊定义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模式、经济规模、意识形态。但我的直觉是,我们需要努力——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坎德罗(Clare Mcandrew)近期写道,尽管有一些实验性的新模式,画廊仍然是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关系诞生和培育的地方。“即使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但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的关系通常还是从画廊开始。我相信画廊仍然是艺术家和他们的收藏家之间的重要媒介。”
在考虑到画廊的未来时,我同意她的观点,即画廊业的重要性将会持续,但也将变得更具体验性。为了在复杂的时期中实现多项成果,我们将看到画廊越来越具有创造性,并进行更多战略合作。
Gavin Brown画廊。摄影:Henri Neuendorf
重新评估画廊的价值
为艺术家创造新的市场仍然需要时间,留给画廊来管理和发展。大多数艺术家仍然重视画廊代理和其所提供的第三方认可。与拥有其他志同道合艺术家的画廊维持关系也有着巨大的价值。“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断询问一个艺术家想从画廊得到什么”是我们现在应该推动的事情。
我们能看到,一些富有远见的画廊主正在开创市场,而且越来越多样性。Adams and Ollman画廊的联合创始人Amy Adams正在通过她多元化的项目为艺术家创造价值。她在画廊中经常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作品并列展出,以此建立不同艺术实践的对话,使当代艺术和素人艺术之间的区别趋于统一。
她说:“作为一名画廊主,我认为我的工作是为我所代理的每位艺术家创造独特的市场——一个符合他们作品特质的市场。”
自20世纪70年代,画廊作为推行新兴艺术和观念的概念出现以来,它与艺术家群体的概念在同步发展。画廊是艺术家社群的协调者、展览空间的策展人、项目制作人,并承担其他角色。
整个画廊系统仍然很年轻,而且越来越具有延展性。1970年以来,画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状况显然还会持续。画廊是建造了观看空间、语境、社群的那一方。如今,许多人都在通过增加画廊的可能性,对自己的空间进行重新定义。例如,Kai Matsuyama为他纽约下东区的画廊写了一份声明:“画廊的运营以‘当代艺术画廊需要赶上艺术的现实’为信念,展现艺术如何在自身的时代和条件下生活和呼吸。”
纽约Kai Matsumiya画廊。图片:致谢Pedro Wirz
展望未来
那些塑造未来文化的画廊正在重新定义和评估画廊系统与观众交流的可能性。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以交易价值决定策展价值”的想法面临着风险——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画廊所提供的内容将越来越被忽视。艺术市场并不是推动交流的唯一动力。
正如McAndrew在她关于“巨星经济”(superstar economy)现象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应该更仔细地观察自然达成的共识、无意识偏见以及信息渠道”。
当你更仔细地观察画廊时,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在许多方面正是它们的长处。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具有批判性观点的画廊,也不可能有一个新兴的艺术发展体系。就决定未来价值的话语权何在的问题而言,批判的再度出现可以为新兴艺术进行辩护,并影响其价值判断——这里说的“价值”绝不仅仅代表昨天的拍卖价格。这一切又回到了定义“我们是谁”与“为谁去做”的更大目标上。
画廊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创业精神,以此来测试新的模式,将艺术传达给未来的画廊观众。当越来越多的人呆在家里,而不像十年前那样频繁地去画廊时,对未来的“画廊观众”进行定义似乎对画廊的未来至关重要。
正如评论家J. J. Charleswort近期谈到的内容一样,“艺术因各种原因而有价值——它应该去美化、庆祝、激励、扩大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以及促使人们了解自身的行动方式。对,它应该是这样。”
文丨Elizabeth Dee
译丨Siyu Chen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出版机构或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网站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artnet开发的全方位产品用最完整的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网络,为顶级银行、保险公司、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服务。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联系我们:xinxi@artnet.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artnet
立即传送至artnet阅读更多全球艺术新闻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