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子弥。
上一篇文章,子弥带大家了解了元宇宙的源起,元宇宙的创建者对元宇宙的看法,企业元宇宙等应用场景以及如何搭建一个元宇宙。
本文中,我们会接着讨论元宇宙所延续的一些新内容以及曾经流行过的概念。面对这些概念所包含的隐喻,我们可以尝试有不同的理解。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神经漫游者封面
上期讲到的科幻小说《雪崩》,第一次提及了元宇宙的概念。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披萨送货员,白天送货,晚上化身为虚拟世界“元宇宙中的超级英雄”。
“所以Hiro实际上并不在这里。他生活在一个计算机生成的宇宙中,计算机将画面绘制在他的护目镜,将声音导入他的耳机。用行话来说,这个虚构的地方被称为元宇宙。元宇宙占用了Hiro几乎所有的时间”。——《雪崩》
2019年底,HBO宣布将雪崩改编成美剧,编剧是《龙虎少年队》编剧迈克尔·巴卡尔,导演是《蚁人》的编剧乔·考尼什,这让读者十分期待。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漫游者》,提出了一个词“赛博空间”。小说情节复杂跳跃,模拟人们进入电脑创意空间后的神奇感觉,构建了一个离奇、疯狂、似是而非的未来世界——赛博空间。
《神经漫游者》封面
威廉吉布森开创了一种科幻门类——赛博朋克。在此之后无数影视作品、游戏都在以自己的思路与理解向大众诠释着赛博朋克,这个未来的、不断变化的、有着极度个性标签的虚拟世界。
赛博朋克2077
社会学家Don Slater认为赛博空间就是一种纯粹的表达和交流空间,它存在于日益复杂的计算机空间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赛博空间指代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元宇宙”替代了“赛博空间”,成为了下一代沉浸式互联网的代名词。
未来10年内,信息云无处不在,人们大概率会戴上一种可以记录一切的眼镜,随意进出一个虚拟世界,享受元宇宙带来的各种服务。
这种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感受对于那时的人们而言如空气一般自然。这就像20世纪的城市供电和21世纪初的平面互联网,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不存在便觉得难以忍受。
avatar@元宇宙路标2007
AR@元宇宙路标2007
虚拟世界、镜像世界、生活记录、增强现实@元宇宙路标2007
通向3D网络之路@元宇宙路标2007
时刻审视互联网隐喻
美剧《上载新生》,人死后,将意识上传到虚拟空间永生
隐喻分为两类,一类是让我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与它共存;另一类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认识我们自己。统称为“互联网概念文”。
隐喻的说法,源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老师所著的《要时刻审视互联网的隐喻》一书。
隐喻指的是,我们不太可能理解、也不太可能让人理解“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只能用一系列的隐喻来说明,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还原到一些具体的事物上,用人类已有的认知结构对这个东西产生理解。
这的确不太好理解。简单来说,某些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理解而被创造的,并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涵义。
没有这些隐喻,当时的人们很难理解什么是互联网。这些隐喻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觉的感知,另一个是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后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但如果全盘接受这些隐喻的说法而不加以分辨和审视,又会被它所影响。“隐喻”,是应该时刻审视的,有所保留,有所剔除。
但这些隐喻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更早些时候,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有关互联网的隐喻,比如:
互联网是高速公路。最初,人们对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高速交换是一种美好的预期。但从拨号网络到今天的5G网络,美好的预期早已悄然实现,人们现在对互联网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越“高速公路”这个比喻。
互联网是乌托邦。乌托邦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词,有理想的人总是在寻找一个平等、自由交流的空间。如果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便会寄托于互联网。这部分人会对互联网上形成新型人类社会结构的产生憧憬。
互联网是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是个人对于一种生存状态的预期。主要是用来跟现实世界相比,就像诗与远方的那个“远方”,而不止是现实的这些“苟且”。
在接入互联网生成的赛博空间后,可以获得比日常交流更为丰富的交流方式,从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
当然,有好的预期,也就有悲观的忧虑。
互联网是全景监狱。全景监狱这个词源于英国哲学家边沁,一座被全面监控的监狱,犯人知道会被监控,所以会自我约束。互联网上,任何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其中包括搜索历史、邮件往来、购买记录、日程安排……,存入云端后,不断被数据计算,从而判断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引导甚至改变其行为。在这个时代,如何判断一个决定是源于独自思考亦或是控制思维?
实际上,赛博空间中的“Cyber-”这个词源于cybernetic(控制);赛博朋克(Cyberpunk)便是描述一些“控制体系”中如何生存的科幻文学。
在赛博朋克的控制系统中,土地和生存资料不重要了,谁掌握了数据和虚拟空间,谁就掌握了权力。
互联网是元宇宙。这是一种对于个人而言具有更强烈的沉浸感、互动感的互联网体验预期,同时也是通向3D的路。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所谓的元宇宙,也不过是“作为隐喻的”元宇宙。
此时,我们再回想一下: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元宇宙?
创造这些概念的人,传播这些概念的人,希望理解这些概念的人,甚至读着本文还在努力思考的人,对本文嗤之以鼻的人……都是互联网映照出来的自我。
美好预期,是人的预期,这些忧虑,也是人的忧虑…
我们不过是一个头脑被感染的猿
丹尼特:被感染的猿
其实,人不过是一个大脑被感染的裸猿。
感染头脑的,是一系列思想,就像互联网的这些隐喻,元宇宙、赛博空间,以及高速公路、乌托邦、全景监狱等等。
我们早已进入了元宇宙。在其中谈话、写书、阅读……
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不会依赖于某个裸猿的生与死,只要有一个大脑还在运行,认知它,它就存在。它高速的前进,不必为某个猿的适应能力负责,不必为某个猿的生存负责。
这些隐喻,像科幻小说中常见的脑虫一样入侵了我们的大脑。它是人工智能?是自动机器?是虚拟幻境?这并不为我们的意识所左右。
它是文明的宿命,它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裸猿不得而知,也与裸猿无关。
(未完待续)
子弥实验室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下属一级单位。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于2020年11月21日在黄埔揭牌成立,中科院院士赵宇亮任实验室主任。
“子弥”一词来源于传统佛教宇宙哲学——“芥子须弥”,意思是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子弥实验室“小”中“生”大“,思考、设计、产生人类没有的技术和产品,成为改变人类思维模式、改变人类科技进程、改变人类工作模式、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源地。
子弥实验室致力于研究面向未来的关键共性技术,希望寻找对科技充满痴迷,思想未被格式化的人、行为未被同步化的人、认知未被标准化的人、情怀未被世俗化的人,共同用思想创造人类没有的技术和产品。
email:tony@cannano.cn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1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