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
西沐:深刻认知艺术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问题
科技融合的迅速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进步,也可以带来伤害,如金融科技的发展,如果评价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就可能带来庞氏骗局;而好的科技融合发展,会使得金融科技不仅会给金融创新带来突破,也可以给客户带来很多的便利。 ——西沐 2020年11月10日“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发言 近几年以来,随着消…
-
西沐:后疫情时代香港艺术品春拍的别样表情
今年香港艺术品春拍传递出三个关键词:常玉作品的高热度、中国概念、新消费力量,其实,这三个关键词,都需要一个隐性力量的支撑,那就是艺术品资本。艺术品资本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的力量的形成是多维力量方向整合的结果。事实上,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是国际艺术品资本与本土艺术品资本不断较量、不断博弈的过程…
-
西沐艺术市场类著述|2007~2019年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中国艺术经济出版基地 文化艺术经济的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及产品库 2007 年 (1)西沐著,《中国画市场大趋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3月。 (2)西沐主编,《巨匠之门—中国当代核心画家专集(2006)》,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 (3)西沐著,《转型期的中国画市场》,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 (4)西沐编著(合…
-
西沐:新时期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治理现代化研究
面对这种急迫的现实需求,对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现代化进程的相关思路与发展目标、发展架构、发展机制、体系结构及相关的路径进行探索,会进一步明晰中国艺术品市场现代化进程的一些概念、态势、机制及内在发展的系统规律,有力地导引现代化进程实践的持续深入进行,从而在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现代化进程中,完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转型。 ——西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既是中国文化及其资源…
-
从艺术金融的双重属性看文化金融政策取向
作者:刘晓丹(李可染画院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来源:《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摘要: 艺术金融在跨空间、跨时间的价值交换中具有双重属性: 一是针对艺术品增值特性的艺术产业金融,一是针对艺术品货币特性的艺术金融工具。前者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整个文化金融提供借鉴,后者的过度虚拟化可以为文化金融提出警示。在近年出台的两…
-
西沐:艺术品市场:从艺术品交易到艺术财富管理 以中国市场为观察中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丰富的经验。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正经 历从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及其体系建构向艺术品资产价值发现这一课题的考察与探索。通过梳理中国艺术品市 场的发展脉络,探究中西方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及发展趋势,助推艺术品资产管理业态的创新升级,不断拓展艺术 品市场的战略格局,从而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 西…
-
重磅发布!202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TopKlout克劳锐)
过去的2019年,MCN行业进入了一个新分叉路口。电商直播加速风口的席卷,各大MCN纷纷涌入,一时间行业的浪潮不息。 面对平台加大政策力度“争拉抢夺”、品牌多重要求不断以及MCN机构自身内部的打散与重塑等问题,MCN机构是继续深耕内容,完善当前已初具形态的MCN基本生态?还是制造新概念,投入新资源“去MCN化”实现机构的“摘帽”? …
-
西沐:案例涌现是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沃土——《中国艺术金融教学案例》后记
在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亟需相关理论的突破与指导,亟需对该领域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教育,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本教材,而是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与中国艺术金融教学体系来支撑铺垫。 即将出版的《中国艺术金融教程》与《中国艺术金融教学案例》两本大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两本书开本都是大16K,每一本都在90万字以上,是中国艺术…
-
案例研究:理论前沿与前沿实践的重要阵地
作者:西沐(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艺术金融教学案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年6月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的规模不断拓展,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的形态不断丰富,推动着艺术品市场沿着艺术品的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这一主线为导向的新趋势向前发展。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的常态,新时期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也出现了一…
-
西沐:要关注与加强对艺术品价值发现规律的研究
——写在《艺术品价值发现论》出版之际 西 沐 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问题是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产业甚或是以此为基础的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更是艺术经济学科建构与实践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而对艺术品价值发现本身进行相应的系统研究,则是核心的核心,基础的基础,意义重大。 在艺术金融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艺术品及其资源系统化、资产化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