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常态——《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发布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常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不仅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其结构也在不断生发与丰富中,需要在认真地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基本态势,如现状、问题与趋势的同时,更加关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内在结构,发现其内在发展规律。由于认知背景与视角的不同,在艺术品市场发展最为困难的特殊时期,取得更多的共识,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与持续发展,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分析与编制出版的重要出发点。
《研究报告》是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陕文投)与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联合推出的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十大年度研究报告,既是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的一次例行的常态化发布,同时,也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成果。本《研究报告》包括: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画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画廊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书法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油画市场发展年度研究报告 [2018—2019],中国非遗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艺术金融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中国艺术衍生品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以及中国艺术科技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等。《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结构与前沿问题,是“绿皮书”系列报告的组成部分,现在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与大家见面了。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2017—2019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敏感而又特别的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历三次周期性高峰:第一次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次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次是在2009年至2011年,以前机构预期第四次高峰会在2017年酝酿形成。也就是说,2017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由调整转向新一轮市场高峰的转折点。但是,市场整体及市场底层结构并没有对上述机构预期做出积极响应,从交易体系的不同形态来看,画廊市场持续低迷,博览会市场波澜不兴,私下交易市场比较冷清,拍卖市场中的热点也更多地集中于少数大品牌拍卖企业,而行业整体发展并没有大的改观。从2018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坚定地进入“常态化”。但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创新的形态,如平台化(文交所)交易、新型艺术电商及艺术金融等发展较快,虽然还没有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但其发展态势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新时期,是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基本标志: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逐步由艺术品交易到艺术财富管理。二是已经培育了一个近4000亿元的艺术品市场及相应的市场体系,并且市场发展的规模结构不断丰富,新业态不断生发;逐步建构起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发现平台;培养了一批规模不断壮大的收藏家或者是收藏机构队伍;艺术品交易体系不断完善,快速发展。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主要标志:市场交易规模徘徊不前,基本上形成了市场规模平台的效应;现有条件与模式下,拍卖业的能力发挥的几近淋漓尽致,再拓展的能力有限,但征集难、结算难、拍假与假拍的老大难问题依然未能解决,甚至还有新的发展,画廊业赢利能力低下并被市场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一直未能改观;艺术品市场的生态发育停滞不前,以画廊业拍卖业博物馆为金三角的市场价值建构体系未能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监管能力与水平、政策法规与环境建设等未有新的突破。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结构化转型。表现在:市场形态正在转型,即由以礼品为主导正在向以收藏投资为主导的市场转型;资本结构正在转型,正在经历由散户投资向机构投资这种市场转型;定价机制正在转型,由官本位的市场形态逐步向价值投资定价形态转变。这些基本标志一再提醒我们,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

    研究与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是更好地把握市场态势与内在规律的基础。首先要关注市场发展最核心的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供需关系中,出现了一个供求层面过分市场化而需求层面的市场化发育缺失的局面。其次关注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在西方一二级市场,加上艺术沙龙、博览会等几乎就是艺术品市场的全部,可是在中国,这仅仅是市场的冰山之一角,它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交易中所占的份额据我们估计在25%~35%之间,而60%~70%几乎是私下交易。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的交易体系方面的问题就是一二级市场倒挂。三是关注定价机制。正常的定价机制有一个科学的逻辑,那就是学术定位决定艺术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决定艺术品的价格体系。现实市场的定价机制已经颠倒过来了,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倒逼机制”。好像在演绎谁的价格高,谁的市场定位就高;谁的市场定位高,谁的艺术价值就高。四是关注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始终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即退出机制缺失。如果艺术品及其资源是金融资产,与庞大的金融体系对接,就随时可以变现。所以,要推进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进程,要培育、发展艺术品市场的退出机制。五是关注市场进程。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系统,它和所有的体系一样都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即市场进程的一般规律。六是关注市场出现了多元化、多极化的格局。市场除了艺术品板块本身在不断地多元化以外,参与的机构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市场格局的构成也在多元化,甚至是向多极化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在多元化发展格局中,以北京为中心,以中国香港为桥头堡,以上海、西安等为多极化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三、发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律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历史与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是不断发现与揭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律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概括地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内在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的规律。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一个大的发展趋势逐步显现,即一条发展的主线: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价值发现规律。艺术品的价值分为五大部分:物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市场价值。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管理是其价值发现的基础。价值管理是一个过程,有相应的发现结构和规程。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周期规律。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市场进程规律。五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价值结构规律。交易过程中的价值结构一般是由三个大的部分构成的:即博物馆业、画廊业及拍卖业,这三种业态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我们在这里称其为“金三角”。“金三角”的建构保障与支撑了艺术品市场的均衡、有序、规范与持续运营。六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规律。艺术金融的发展是在艺术品及其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不断展开的。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平台化规律。平台最大的价值是基于“三公”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最为可贵的功用是可以增信,最重要的机制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急需要建构综合性服务平台,就是因为它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深化发展的关键点与突破口。

    四、探究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多地是需求市场强力拉动的结果,而需求的产生有其基本的逻辑。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消费结构转型进入快车道,艺术品消费市场不断兴起。广义上讲,收藏投资也是消费,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无疑也拉动了艺术品投融资市场的需求;新科技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交易的透明与信息的共享,也促进了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发现能力与手段的建设,推动了艺术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催生并拓展了艺术品市场需求的规模。以上可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两个根本的内在动力:一是消费产生的需求;二是科技催生的需求。
    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是市场中最为主动、最为敏感与驱动力的要素,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挖掘需求、释放需求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迫切的任务:积极发展消费市场,努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文化艺术消费不断崛起,这是艺术消费发展的不竭动力。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大目标、大趋势就是不断大众化。这种大众化,一方面是指参与的大众化、消费的大众化;另一方面是指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美育的大众化。随着艺术消费的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了二元结构,即高端收藏投资市场与中低端艺术消费市场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艺术消费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消费的低端化,随着人们消费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中高端化发展与提升也在所难免,这关键取决于我们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以及消费产品的提供能力。特别是平台+互联网为艺术消费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元化、多样态、多路径的可能,从而极大地推进了艺术消费的发展。
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掘与释放市场的潜在巨大需求。艺术科技的发展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催生与实现这些需求:一是可以创新并改变艺术金融服务方式,使人们获得市场服务的渠道与方式发生重要变化,更加便于人们获取与应用新的服务;二是可以创新服务产品,艺术科技的融合使得市场的风险结构与管控有了分析与实施的手段与工具,把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三是可以为市场监管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支持,推进管理与监管的机制与体系进一步与市场的创新发展相适应、相适配;四是可以通过建构不同的平台,整合更多的资源,更多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样态以及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五、明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前沿

中国艺术品市场至少应该重视四个层面的发展:一是市场生态本身的发展变化,它是市场创新的源头;二是市场业态结构及其业态创新发展的趋势,这是市场发展的根本与本体;三是市场发展支撑服务体系与基础,特别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以及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如确权、鉴定、估值、鉴证备案、集保、教育、物流等业态创新发展的支撑;四是基于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设的环境优化与培育。为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一是要强调建构,为新业态提供创新发展的更大空间与支撑;二是要培育,新业态的发展,虽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是它还需要一个发掘需求、适应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支持培育的力量;三是监管,特别是合规合法的发展,是市场壮大持续发展的根本与前提。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夯实市场基础,以需求为主线,以消费者为核心,在新的消费理念与环境下,创新发掘消费理念、消费需求及消费服务的平台、方法与手段,推动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快速化、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要关注市场机制与互联网机制的融合,关注国家意志与市场发展趋势的融合。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要花大力气关注与推进科技与金融对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融合发展,推进艺术品市场由形态、业态向产业生态的方向发展,发挥艺术资源的价值优势,积极做好跨界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推动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与传统业态的升级。同时,进一步完善提升法律法规在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与治理地位。

 六、围绕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寻求发展路径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育与壮大,艺术品市场逐步走出小众“秘玩”的状态,进入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的发展轨道,亟需相应的治理及其路径。首先,积极推动艺术品资源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为中心的艺术品市场资产化进程,是当前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其次积极推动艺术品要素市场为中心的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从长远上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壮大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积极推动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平台化取向作为重要的突破口的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优化与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四是积极推动艺术品市场以征信体系为核心的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为有力的支撑;五是积极推动以艺术品市场立法为核心建构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科学、规范、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与前提;六是积极推动以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为中心的理性精神及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与不可缺少的市场精神建设;七是积极推动以建构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政府——行业组织——市场—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的体制保障;八是积极推动以审美文化重建为核心的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社会美育及艺术大众化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的环境建设。

   回顾我们从2006年开始发布第一份关于艺术品市场方面的、以白皮书命名的年度研究报告以来,到今天新的研究报告的不间断出版,报告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关注的市场热点也以问题为导向,与现实市场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与参与力量。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步,需要业界不断的共同努力,需要实践探索的突破,需要理论研究的创新,更需要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实证性研究。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文系绿皮书系列《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前言)

E N D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常态

关于我们

“艺术经济”是李可染画院·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李可染画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管理、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备案的国家级画院,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是由李可染画院批准成立的科研及教学单位。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是在我国文化艺术经济快速崛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需求不断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由李可染画院与艺术经济界的研究、实践专家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研究院的总体目标为:围绕国家文化创新战略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战略,建成中国艺术经济的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及产品库,建成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国家级艺术经济产学研高地,促进中国艺术经济健康、快速、长久地造福社会。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采取“小机构、大协作”的方式,整合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科技等业态的学术资源及产业资源,开展艺术经济的学科体系建设,并针对艺术经济的不同业态,建设多元化的研究机构,开展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与课题研究,进行多渠道的行业教育培训与国际交流。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力争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经济学学科体系、出版艺术经济学专著及教材、开展艺术经济学纵向及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开展艺术经济战略规划、艺术经济的发展机制、产业组织及行业布局、艺术经济资本化和金融化、艺术经济标准与规范、艺术经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实践,通过与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与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本科及高研班教育、举办各类专题班和资格认证班,成为国内艺术经济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艺术经济产业拓展与服务、艺术经济人才培养的顶尖级机构。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北兴路西红门星光公园1号;

邮编:102600;

微信公众号:艺术经济;

网址:http://www.yiloo.cn/;

电话:010-56916301、010-68250507。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常态
欢迎关注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艺术经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常态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5746.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20年1月6日 下午3:32
下一篇 2020年1月17日 下午10: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