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经济学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观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观念经济,观念经济的主体是观念资源和观念资源转换的产品


追溯起来,至少始自1990年代,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以IT产业为火车头,在全球化的同时,已经并持续超越物质生产和三次产业的传统框架, 一方面物质生产部门向海外转移,一方面非物质生产部门在本土全面崛起。非物质生产的价值总量大幅度超过物质生产的价值总量;从事非物质生产的人口全面超过物质生产的人口;经济高度知识化和智能化;基本实现了从物质生产部门为主向观念生产部门为主的转型,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的转型,率先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或者信息时代。

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内涵快速而剧烈地演变,不仅农牧时代基本消亡,工业时代也渐行渐远,成为观念生产大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是取决于有怎样的装备水平和物质产品生产能力,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创新团队的规模、观念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观念财富的多寡。

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需要根据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创新。迄今为止的各类传统经济学,说到底,都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学,即以物质生产、交换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恰恰这样的“传统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迅速演变的真实经济世界。现在,到了用全新的经济学补充和替代传统经济学的历史时刻。本文所提出的“观念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适应观念产业发展和观念经济时代的一种努力。

观念产品和观念产品价值

观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观念经济,观念经济的主体是观念资源和观念资源转换的产品。

观念产品的定义:一般来说,观念产品主要不是以物质和物理形式,而是以信息和观念形式存在的产品。


观念产品可以是精神产品,其价值基础源于观念属性,而非物理属性。例如,小麦是物质产品,文学作品则是观念产品。自古以来,就存在观念产品,只不过在农业和工业时代,观念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国民经济影响有限。在现代信息社会,观念不仅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系统集合体,包含着欲望、经验、知识和思想等基本要素,而且可以演绎成不同类型的观念产品,积聚为观念产业和不同的观念产品部门。它们渗透、影响,甚至改造着传统物质产品。

观念产品可以没有有形载体,例如古代传说,数学原理等等。但是,更多的观念产品需要有形载体。那些具有物理性质、承载观念的物体可称之为“载物”。载物可以是物质产品,如承载文字内容的纸张;可以是非生产的自然物,如承载情怀的秀丽山水;可以是服务过程,如戏剧和舞蹈表演。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多的产品是复合产品,即或者是物质产品注入了“观念”,或者是观念产品需要物质载体,形成物质产品与观念产品的复合产品。例如时装,是物质的布料与观念的设计、时尚元素的复合产品。

并非所有观念产品都有商业价值。只有当观念产品具有权利专属性和观念认同时,才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第一,具有权利专属性,也就是非公共物品。牛顿定律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观念产品,但是因为没有专属性,就没有商业价值。第二,具有观念的认同,也就是有人认同其价值并愿意付费。NBA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观念产品,因为它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

观念产品分类:观念产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资源型态的观念产品。例如,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和科学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旅游业是主要依赖自然景观的观念产品。第二类是加工型态的观念产品。例如,各类不断升级换代的“软件”。一般来说,实现第二类观念产品型态需要具有特定智力、秉赋、创造能力的团队。第三类是最终消费型态的观念产品。这类观念产品包括常态性观念产品和特异观念产品。例如,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在内的文化创意产品都属常态性观念产品。而大众化“微乎产品”,小众化“奢侈产品”,用于炒作的“忽悠产品”,以及“虚拟”产品则属于典型的特异观念产品。

在现实观念经济中,特异性观念产品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1)微乎观念产品。这类产品的载物成本低,观念附加值低,产品价格低,对人们的支付心理影响甚微,属大众消费品。网络产品的主体属于微乎观念产品,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2)奢侈观念产品。这类产品是必要产品之外的产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包括纯观念的,也包括复合产品,有着物理和物质载体,例如爱马仕品牌产品、高档化妆品等。毒品是一种特定的奢侈产品。人们在消费毒品过程中,产生某种精神幻觉和快感,进而形成病态依赖。越是有依赖性的奢侈产品,越容易形成高价和高额利润。


(3)忽悠观念产品。这类产品的载物成本很低,销售价很高,观念附加值很高。可以通过宣传、灌输,制造特定的观念,并创造很高的观念价格。然而,这种产品的观念价值往往是不稳定的,价格大起大落。忽悠观念产品又依载物特性分为三种:一是不可再生品,如古董;二是有限供应品,如和田玉和冬虫夏草;三是可无限供应又主动控制的产品,如茅台(600519,股吧)酒。


(4)虚拟观念产品。例如,债券和股票。

观念产品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一般来说,观念产品的基本属性是相当明显的:精神性、内在性、差异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故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

与通常的物质产品相比较,可以罗列出观念产品这样一些具体特性:

(1)与知识产权存在直接和间接关系;

(2)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非对称性;

(4)可供生产性使用和消费性使用;

(5)没有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的区分;

(6)使用价值的不可度量;

(7)生产的非指标化和无质量标准;

(8)所需设备投资比重低下;

(9)没有折旧;

(10)产品升级换代机制不同;

(11)低能耗、少污染;

(12)产品的不可预测性;

(13)传播快速而广泛;

(14)产品销量体现价值;

(15)产品消费或超前或滞后;

(16)与消费者的欲望、敏感和情绪高度相关;

(17)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介传播,基本不需要传统交通运输;

(18)增加产出时,无需增加库存;

(19)具有派生和延伸能力;

(20)自我升值机制;

(21)消费者容易形成依赖性和上瘾性。

观念产品价值难以用劳动时间衡量:在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其中的重要学说。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时间价值论。用劳动时间作为尺度度量价值符合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经济生产状况。那是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在生产简单、同质、可替代的物质产品时,人们认同把简单劳动时间作为交易尺度。但是,对于观念经济,劳动价值论丧失了普遍意义。观念产品的价值,更能反映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判断,离开人的主观认知,世界上并没有价值存在。

事实上,即使在古代,只要涉及观念产品,也绝不会以劳动时间,甚至劳动时间的倍数进行交易。因为观念产品的价值与劳动有关,却与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例如,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的价值与其书写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唐伯虎画作,也是如此。简言之,劳动时间价值论只是观念价值论在简单物质产品生产中的有限体现,是衡量物质产品价值的尺度,简单物质产品的产出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在观念产品面前很难有统一的劳动时间尺度。

观念产品价格决定于“认同”程度: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市场价值取决于市场环境下经济活动主体的“认同”。对物质产品的“认同”相对简单;对观念产品的“认同”则相对复杂。观念产品的内在价值是不确定的,价格与价值是分离的。例如,对于石油产品,世界各国都有相同的价值认同,其价值是国际化的;而一个艺术产品,惟有大家认同方可形成商业价值。中国相声与中国文化相关,基本局限于本土和海外华人的认同,其价值是非国际化的。

观念“认同”的过程就是观念价值形成的过程。对观念价值“认同”的规律就是观念价值本身的规律。与对物质产品价值的“认同”相比,对观念产品而言,人们心理认同的价值可能性,客观的“量化”是完全不可能的,“认同”几乎完全来自主观性。一个初创的观念产品,因为人们认同程度低下,其价值可能被低估。但是,随着人们认同程度的上升,其价值会高涨。例如,梵高同时代的人不会想到后人对梵高画作的价值认同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

物质产品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供求双方对产品价值“认同”的均衡。观念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则是消费者“认同”的规模对其影响更大。供给方的“认同”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其产品的潜在价值方可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格。例如,王菲、麦当娜的商业价值,来自听众的“认同”。即使有些歌手比她们唱得更好,因为没有被大众认同或足够认同,其产品就没有价格,或没有足够高的价格。

“认同”是一种主观现象。人们对观念产品价值的“认同”是多因素、多样性、多属性的,会因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引致不同的价值认同。“认同”包括主动认同与被动认同。例如,人们对色彩的认同常常是主动的;而广告引发的认同则属被动认同。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观念产品价值的“认同”主要是通过“关注”与“体验”两个途径实现。所谓“关注”是消费者在心理、学习和信息的刺激下对特定产品产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谓“体验”是消费者通过身体的特定部分对特定产品消费的经验过程。“关注”与“体验”互动,互为前提。

观念经济学的新“公理”

观念经济学不仅挑战,并且颠覆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公理”,构建新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有限竞争”VS“完全竞争”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而要实现完全市场竞争,物质产品生产,特别是必要物质产品生产,以及市场供应的产品必须是无差别的。而对于观念产品而言,因其具有异质性、差异性,甚至唯一性,必须受到产权保护,带有或多或少的“垄断”性质。因此,在观念生产领域,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即使存在竞争,也是有限竞争。

边际效用递增”VS“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依据传统边际价值论,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由此构建供需曲线。边际效用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对物质产品的生理体验基础之上。但是,人类对观念产品的心理体验不是效用递减,而是效用递增。“粉丝”就是由反复多次消费所构成的群体。“粉丝”的每一次消费效用高于最初消费的使用效用。“粉丝”形成原理在于,人们对一个观念产品的消费,需要一个培养、学习、养成的过程,其间包括不断加深认识、呼应、强化与认同,所以呈现的过程不是“边际效用递减”,而是“边际效用递增”的反复使用和消费过程。

“边际成本趋零”VS“边际成本递增”理论:“边际成本递增”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然而,在观念经济中,观念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理论上可以为零。因为,观念产品在使用中,不仅不会损耗,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一次使用并不损害下一次使用价值。在许多场合,观念产品使用次数越多,价值越高。例如QQ和微信。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证明“边际成本递增”理论的局限,以及改造和替代以物质生产为前提的传统厂商理论的必要性。

“区间策略价格”VS“唯一均衡价格”理论:均衡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供求曲线上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完美”的均衡价格,并被认为是唯一的,且可以最大化地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供求曲线所呈现的是典型的物质产品的供需均衡状况。换一种说法,根据传统经济学,一物一价,先有价格,后有生产,任何进入市场的产品都有既定的价格作为参照,供给是价格的函数,价格决定供给量,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传统物质产品存在价格收敛。对于观念经济产品而言,并不存在唯一的均衡价格。典型观念产品价格不是一个唯一的均衡价格。观念产品可以以零成本无限供给,因此供给量无法取决于价格。观念产品价格是观念认可度与观念认可人群的剩余这二者的函数。也就是说,观念认可度越高,这种观念产品的价格越高,有认可度的人群剩余越多,该种观念产品的价格就越有高的可能。反之,在相同价格下,就会取得更高的销售数量。供应商在价格上可以有多种选择,这样的定价被称之为“策略定价”。“策略定价”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因素,销售量结果差别,企业竞争力,公众评价和企业形象等因素,而不再是简单的供需两根曲线可以确定的。“策略定价”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眼光、价值取向和市场嗅觉等。近年来,“策略定价”典型的案例是360公司推翻此前杀毒软件的一切市场价格规矩,以零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最终取得市场完胜。

观念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替代传统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传统的国民经济部门,主要有两种划分,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生产部门的划分,和三次产业的划分,都属于对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因为观念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物质产品部门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唯一部门,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构成国民经济的两大基本部门。观念产业部门可以定义为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文化、教育和高科技资源,通过具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高附加值观念产品的产业。

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储蓄和投资,首先发生在物质产业部门和观念产业部门内部,并且在两大产业部门之间形成交换和均衡关系。


人类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数量存在极限,或者说人类对物质产品的数量需求最终会达到极限。当代大部分国家的食物生产已经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证明。当物质产品满足社会需要后,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在市场不接受产品总量增加时,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就走到了尽头,就会减少生产人员。物质生产部门“溢出”人员不可能在原本的物质部门就业,于是变为失业人口。


而观念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全面向物质生产渗透,向物质产品注入观念,向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率型科技观念产品,把一般物质产品改造成为更高价值的复合产品;另一方面,例如,互联网经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吸纳物质生产部门的溢出人员。


“多周期叠加”替代传统“商业周期”:传统经济学讨论的周期是工业社会的经济周期,是物质生产的起伏周期。其内容和规律涉及物质生产周期、设备使用周期和资本运动周期等。而当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已经不是社会经济价值主体的时候,这一套关于物质生产周期的研究自然不能符合以观念生产为主的社会经济现实。在工业社会向信息和智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实的经济周期是多种周期叠加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信息和智能社会的成熟,观念经济对经济周期甚至起到主导作用,既有创新引导的观念生产的周期作用,也有观念化货币运动推动的周期作用,还有虚拟观念产品市场,如股市、楼市等引发的周期作用。只有清楚地了解诸如此类信息和智能社会的经济运行周期规律,才能正确描述和解释现实的经济周期,避免周期中的灾难性后果,引导经济周期平稳顺利过渡。

国际贸易:“有无原则”替代“资源稟赋”理论:传统国际贸易是物质产品的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依据的是物质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稟赋”理论。随着观念经济、观念资源和观念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急剧增长,观念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对象,不再是效率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比较,而是有与无的优势比较,亦即“有无原则”。


“有无原则”是基于观念产品的本质:唯一性,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专属权利,我有你无。只要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对另外一个国家的观念产品产生了价值认同,构成消费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唯一手段就是从外国进口该观念产品。例如,中国进口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原因并不是美国电影制作具有生产效率上的比较优势,而是中国观众对美国大片有着特定的认同和需求。苹果手机是复合产品,美国开发和生产了其中的观念产品部分,中国生产物质产品部分。中国市场上出售苹果手机;美国向中国出口苹果的观念部分。苹果手机在美国销售的则是中国向美国出口苹果手机的物质部分。苹果手机的物质部分可以根据物质产品的比较优势原则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但是,却不可能将观念部分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因为,一个是受“有无原则”支配,一个是受“比较优势原则”支配。在观念生产领域,传统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扩展为广义优势理论。观念产品贸易的“有无原则”理论,与以物质产品为对象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存。

“二元化利率”替代“一元化利率”的货币发行量理论:在物质生产处于绝对主导的经济状态下,通过利率上升压抑货币需求,从而压抑投资和生产;通过利率下降刺激货币需求,从而增加投资和生产。所以,利率的功能“一元化”。

但是,当存在两个生产部门,一个物质生产部门,一个观念生产部门时,利率必须优先满足低回报率部门。目前,世界各国的物质生产部门,普遍产能过剩和利润率低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产品消费,维持物质生产部门运行,低利率是必须的。否则,物质生产部门用不起贷款,发不起债券,将全面萎缩,甚至破产。社会难以承受这样的后果。但是,一旦实施低利率,观念生产部门就成为受益者。因为,观念生产部门利润率普遍高于物质生产部门。例如,在中国,作为观念生产部门的IT产业,利润率走高,在市场上不断地吸收资金。巨额资金的持续流入,进一步刺激盈利水平的上升。如果中央银行要抑制观念部门发展,压缩其盈利空间,惟有大幅度提高利率。但是,利率大幅度提高是物质生产部门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只要是低利率,更多的资金将不再是进入物质生产部门,而是进入观念生产部门,加剧观念产品部门吸纳便宜资金的优势。

针对上述情况,在现代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和流动手段多样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尝试采用对应两大生产部门差别利润率的差别利率政策,基本流于破产。所以,唯一可行的,也是正在实行的是放弃控制经济生产部门的高利率,采用大量发行货币以维持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低利率。这就是美国所谓量化宽松和中国长期实行高货币发行量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同样的利率对物质生产部门和观念生产部门的影响差异日益增大,利率功能的“二元化”替代了传统的“一元化”功能。

“呼应吸纳”理论替代传统通货膨胀理论:依据传统经济学,抛开资源短缺、刚性工资增长等定价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发行量过大。因为当新发货币形成购买力之后,更多的货币追求不变的商品量,推动价格上升。简言之,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如今,因为观念经济和观念产品的作用,通货膨胀的发生结构起了变化。当更多的货币追求可无限供应、无边际成本的观念产品时,社会即刻提供足够量的价值产品,对应增发货币增加的商品购买力。

一般来说,生产周期越短,剩余生产能力越多,观念生产比重越大的经济,产品供给对货币供给量的吸纳能力越强,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越小。观念经济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反应在股市、楼市等虚拟观念产品的市场上,可以在短期内吸收大量货币。

一句话,观念生产部门对货币有巨大的吸纳能力。以美国现实经济为例,“量化宽松”的巨额货币发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引发高度通货膨胀,这是传统货币理论的一个不解之谜。其实,美国通货膨胀缓和的最重要原因是观念经济部门吸纳过量货币的能力。观念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机理改变的上述解释,称之为观念经济学中的“呼应吸纳”理论,揭示了现阶段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的高货币发行量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的机理。

观念经济学与人类新时代

在资本奴役劳动的工业社会,实现经济领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只是一种理想。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观念生产经济超过物质生产经济,进而占主导地位,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经济领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

因为观念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下述大趋势已经呈现:

(1)催生金融民主。在观念生产领域,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具有创新秉赋的劳动者成为主人,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资本拥有者不得不亦步亦趋地小心伺候创业者。

(2)与工业化相联系的“福特主义”走向完结,劳动者自由空间得以开拓。

(3)强化消费者民主权利。例如,消费者对煤炭生产的影响与对网络游戏影响的差别,就是“观念经济民主化”与“工业经济专制化”的差别。

(4)改变价格形成机制。因为观念价值来源于公众关注,导致厂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民众的要求、愿望、意见和感受,民主定价融入市场定价。

(5)推动消费者自组织能力。例如,“淘宝”提供的电商平台,使成千上万的个人和微小商户取得极大的经营自由权,还有观念所依赖的数字化、大数据,网络都指向这一功能。

(6)促使经济监管的透明和公正。例如,银行智能评价系统拒绝的贷款一定比人工操作的信贷过程更加公正。

(7)丰富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的扩展,有利于信息社会成熟,以及自由生产者的自由组合程度得以提高。

(8)实现财富普惠。观念产品“边际成本为零”的性质,大量“微忽产品”的问世,实践“长尾理论”,使大众可以平等享受传统经济社会不可能消费的高效用产品。

观念经济学对中国的意义

在过去30余年间,中国已经成为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第一大国,但是,观念生产部门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承认中国国情和经济成长阶段,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最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需要突破影响广泛的三个思想误区:(1)将经济结构的转变局限于三次产业的框架,进而将第三产业局限于为服务业。(2)将产业升级局限于加工工业进步;(3)将提高“创新力”局限于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机器设备更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最终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GDP总量的目标。

为此,突破“传统经济学”对人们的影响和束缚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传统经济学不仅不再能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的理论基础,而且可能误导中国经济在传统物质生产,传统工业化道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上的徘徊甚至停滞不前。

本文所描述的观念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有益人们理解人类今天和未来更加丰富的经济活动,揭示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智能社会的规律,解释传统经济学至今仍然无法面对的经济学难题。

(本文是在2014年7月30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所发布的论文基础上,由作者加以修订和补充。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5260.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23年6月1日 下午6:04
下一篇 2017年4月17日 上午10: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