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杂志2018-12
黄欢
黄欢,全名乌喇那拉·黄欢,满族正黄旗,1977年生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国际美学协会会员、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常务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现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在母亲杨景芝引导下开始学画,多次获国际儿童画展金奖。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绘画造型类美术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卢沉、姚有多、张立辰、李少文、薛永年、田黎明诸先生。作品受邀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作品被中国、美国、法国、韩国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
虔诚的秘境
——黄欢工笔画赏析
文/罗翔
黄欢是中国当代70后女性画家中的翘楚,她的工笔绘画显示出东方传统艺术的神秘性,同时也传达出她个人对宗教的独特理解。她的绘画在色彩和造型方面独辟蹊径,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个人绘画语言。
黄欢的绘画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她15岁考入中央美院附中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获得中央美院学士、硕士和美术学博士学位。黄欢工笔画师从中国工笔画泰斗李少文,艺术理论师从明清书画鉴定大家薛永年。对传统绘画的深入研究使得黄欢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在她的作品中,我们似乎能够发现敦煌绘画和汉代画像石艺术的痕迹,但她把这些古代艺术的元素都巧妙地化为己用,而非是生搬硬造地挪用。黄欢对色彩的把握也非常高妙。中国人对色彩的运用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唐宋以来,文人画勃兴,主流绘画中的色彩偏向于清雅。但我们若将目光追溯至春秋、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当时的墓葬以及石窟寺壁画中可以找到热烈而奔放的另一种风格。黄欢显然把目光投放在更古老的中国绘画传统中去。在她的许多重彩工笔画中,色彩浓烈,其用色方法直追唐宋以前的中国绘画,以红色、黄色为主的暖色调为主,构建起奔放炽热的色彩空间。
黄欢绘画中的宗教元素是非常明显的。在她最近一系列的绘画作品中,法螺是反复出现的符号。法螺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吹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用同名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源于印度。法螺作为佛教法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曾将一支右旋白法螺献给佛祖,从此右旋白海螺即作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佛教中广为应用。法螺随佛教传入中国,现在中国的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民族依然采用这一佛教法器。法螺同时是藏族的八瑞相(亦称八吉祥徽、藏八仙和藏八宝)之一。因此,黄欢绘画中的法螺不仅是佛教精神的重要象征,同时也具有超越单一民族文化界限的意义。宗教可以连接不同的文明和地域,宗教图像更是可以激发起不同文明体系中的观者产生相似的心理感受。
然而,黄欢绘画中的宗教性,又有着她个人的角度,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感性力量。在《吉祥法螺》系列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围绕在法螺周围纠缠着的裸体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似乎又有印度古代佛教雕塑艺术中的影子,又似乎具有敦煌莫高窟中唐代飞天人物形象的流美与潇洒。他(她)们纠缠环绕,神情安然。流畅而华美的身型交错叠加,使得静穆的法螺与颇具动感的人物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的张力。黄欢画面的整体结构是稳定的,基本呈现出对称的形式,这也是传统宗教绘画(例如西藏唐卡)中常见的画面空间结构。但黄欢显然在对称性中增加了汉民族古代绘画中“吴带当风”的动感。
面对黄欢的绘画作品,观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炽热而虔诚的情感,这种情感超乎个人的狭隘情绪,上升到天地、宇宙、自然的维度。画家试图在画面中探讨的问题似乎是关乎人类情感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联,是神性与人性之间的联系。因此她的绘画视界宽宏,气韵和格调具有一种博大而沧桑的历史感。黄欢在国际画坛已然博得诸多美誉,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影响颇大。她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广受好评。但黄欢并未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图式或风格,她总是在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路径。我相信她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会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本文作者罗翔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当代工笔创作班班主任,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艺术金融》杂志更多精彩观点,请点击下方原文链接,至“《中国艺术金融》”电子杂志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