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问题——《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之一

作者刘晓丹

来源: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

图片

价值和价格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相对而言,价格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对价格的最通俗解释,是商品与货币交换的比例,或者说是用货币度量商品的结果。不过,货币的实质是商品交换的中介物,它既可以是现代社会常用的纸币,也可以是古代社会使用过的黄金、白银、贝壳,甚至是古人认为用起来方便的任何一种物品,比如牛、羊、谷物、蚕丝。并且,商品交换不一定通过货币,也可以在商品之间直接进行,以物易物在古代极为常见,在我国西部一些贫困山区至今犹存。所以在本质上,价格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价值的含义要比价格复杂得多。
对价值最通俗的解释是“有用性”,这在重要的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中表述得最为清楚。效用价值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效用即功效和作用,指物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能力。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其效用决定,对人越有用的商品价值越大。直到今天,人们对“有价值”的最直观理解仍是“有用”。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商品的有用性(即价值)与其交换能力(即价格)经常会发生背离,著名的“钻石与水悖论”便是困扰效用价值论的难题。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其《国富论》中对其表述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是用水能换到的物品却非常有限;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但是用钻石却可以换来大量的其他物品”。
为了解释“钻石与水悖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价值分为两种:一是使用价值(value in use),二是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对人的有用性,比如水可以饮用、钻石可以佩戴;交换价值则是商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能力,比如水、钻石都能够用来换取别的有用的东西。他进而认为,只有那些本身对人有用并且稀缺、需要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品,才具有交换价值,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价值由人们付出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实际价格是人们获取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和麻烦,是用劳动量确定的交换比例。这样,“钻石与水悖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水之所以使用价值大、交换价值小,是因为获取它只需付出较少劳动;钻石之所以使用价值小、交换价值大,是因为获取它需要付出大量劳动。该观点后来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以及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继承发展,形成了被人们熟知并广泛运用的劳动价值论。
图片
1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钻石与水悖论”相似,艺术品也存在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问题。
在艺术品市场,经常会有“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议论,比如认为艺术品价格与价值不成正比、艺术品价格与价值失衡、艺术品价格泡沫严重,等等。如果按照亚当·斯密的思路,将艺术品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两种,将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定义为“艺术品本身对人的有用性”,将艺术品的交换价值定义为“艺术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能力”,后者量化成交换比例即为价格。那么,艺术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问题,同样可以具体化为艺术品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背离的问题。遗憾的是,在多数关于艺术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议论中,价值的含义经常并不明确,有时指使用价值,有时指交换价值,有时将二者混为一谈。
只有明确区分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发现二者各自的形成逻辑,才能对艺术品价格与价值关系有深刻认识。这是评估艺术品价格与价值的基本前提。


本文摘自刘晓丹书稿《艺术品评估原理与实务》中【第一章 艺术品评估的基本逻辑】·【第一节 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









图片

晓丹 I 艺术财富论: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真相


图片
晴耕山坊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中国艺术经济网 版权所有。发布者:艺旌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loo.cn/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艺旌经的头像艺旌经
上一篇 2021年3月29日 上午10:14
下一篇 2021年4月13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