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由Crypto Art统计的7家NFTs艺术品交易平台的销售总额自3月出现断崖式下降后持续下滑,SuperRare上的活跃藏家数量也从3月份的929名下降至6月的167名。在关于加密艺术市场前路模糊的情况下,关于加密艺术的展览在中国各城陆续浮现,除了大部分以展示NFTs作品为主的“纯平面”展览之外,不乏专注加密底层逻辑,并尝试开拓、梳理其价值的艺术展览。由李振华策展的CryptoZR(刘嘉颖)个展“一个小目标(Cookie Cookie)”也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成为一场将主体基于虚拟世界的艺术品移植至线下的展览范例。
受访嘉宾
郭成
王兴
罗丹妮
王兴:不管近期怎样,熊市一定会来。甚至可以说明年不太可能是牛市。后年基本上可以认定就是熊市。熊市的寒冷一定超过多数新人的想象力和承受力。历史经验是比特币至少会从高位跌85%。其他所有资产至少跌90%。加密艺术大概率要跟随着跌90%。我渴望熊市。因为我知道就像牛市终会结束一样,熊市也终会结束。熊市里,浮华退尽,我们很容易看到谁是真正热爱加密艺术事业、愿意踏实做行业建设的人。新的周期中这个行业会爆发更多能量,相应地,加密艺术作为这个行业在精神层面的可视化,一定也会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持。加密背后所指向的是达达,是朋克精神、是去中心化、是无法作恶。这些特质或许会反应到图像上,也可能会反映到链上行为艺术里。最后的最后,价格将会是价值的量化。
郭成:区块链行业几乎一致看好Metaverse元宇宙的未来。在可以预期的5-10年之间,随着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VR、AR的视觉感受逐渐接近真实,今天作为新鲜事物的NFT就是未来的基础设施。那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把“加密”的定语省略掉。
罗丹妮:我认为虚拟货币的走势也许在短期内影响加密艺术市场。但是加密艺术本身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虚拟货币和加密艺术市场慢慢成熟,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会慢慢变小。目前的暴跌只会刷去意念不坚定、想轻松获益的业余玩家。留下的才是真正坚信科技和艺术发展之人。我相信这部分人会带动加密艺术在未来的几年走向更稳定的高峰。
Slime Sunday,《民族国家的最后阵地》(The Last Stand of the Nation State),2020年
郭成:在最近的一个月中,头部的公链都在全力推出他们的NFT项目,从IP内容到画面效果,从金融模型到应用习惯,各有特色。交易所平台的NFT项目基于流量的优势,吸引了电影、娱乐等领域的IP入驻。火币ibox平台邀请了“徐冰天书号”火箭的NFT,卖出了30万usdt的价格,同样在ibox,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系列非常抢手。Conflux公链上的NFTBox主打以《山海经》《三国演义》等文化经典为主的卡牌类NFT。币安在6月24日上线NFT和收藏品市场Klaytn,“国家建筑师”团队的作品也将上线BSC链。Near公链的MintBase以低廉的手续费吸引用户。Novers公链的Unipass在做易用性的探索,用手机号或者邮箱注册就像可以参与区块链交易。BCA的中式画廊,Topbidder的激进拍卖……在基础设施已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NFT项目由很多方向上的探索。
王兴:大家慢慢看清艺术实际上是个小而美的行业,所以对于单点事件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有了认识。不少NFT平台也已经开始寻找比艺术更大,流动性更充沛的市场。比如音乐、体育的大众市场等。现阶段比较关注的是两类:一是国内区块链行业里有意愿在艺术领域深耕的,对这个小而美的行业愿意投入耐心,投入资源的项目。比如Nervos生态里专注中国区块链技术落地的Nervina labs,也是我目前所知唯一用技术手段做到不阉割区块链特性,但又在中国达到100%合规的项目方。二是以太坊生态,这里有Open sea、Super Rare这类交易平台,以及Decentraland这类元宇宙项目,同时也不能忽视UniswapV3中DeFiNFT能够带来的启发。此外,我非常期待关注到愿意深入到区块链行业长期投入的传统艺术机构。
郭成:曹寅是很早就在推广加密艺术概念和NFT的推手,他三年前推荐的00后艺术家FEWOCiOUS最近也在佳士得上拍。Whaleshark跟他的名字一样,是这个领域的巨鲸,他的NFT基金拥有超过21万件作品,并发行有他自己的代币whale。另外中国的以太坊大矿工神鱼最近也频繁参与NFT的竞价。消费市场主要还在欧美地区,国内玩家规模有限。
郭成:持币者,90后,时尚人群。首先,加密艺术是加密货币领域的美学拓展,它的的精神根基是比特币,是以创造力对抗旧有秩序的表达。很多当代艺术的议题在这里是失效的,因为加密艺术的创作不是基于身体的。加密货币管控的困境显而易见,暂时很难看到大规模的用户拓展。年龄上,80后的持币者对加密货币的认知更多在于资产层面,90后一代在深度改革开放的情境中成长起来,对文化艺术的理解更胜一筹。
区块链是IT和金融两个领域的交叉,高度理性的群体很少凭感觉冲动消费。加密作品的所承载的金融属性远远超出传统艺术品,在现阶段,我们几乎可以把加密艺术的收藏看作是一种金融行为。我把今天加密艺术的现状看作是年轻时尚的持币者用钱表达态度的过程。随着加密艺术的不断出圈,共识的不断增强,相对主流的面貌也正在生成。GIF图、未来感、社群认同,这些因素都将是主导其美学变迁的重要因素。加密艺术的受众基于社群的共识,对“艺术”的认知也建立在这样的共识机制上。
王兴:我从加密货币社区进入加密艺术创作领域。所以我能看到的收藏群体受限于加密货币社区这个范围。这类藏家肯定普遍具备加密货币投资者的画像特征。比如喜欢科技,有自由主义倾向,敢于下注等等。细分开说,这里边又有不同的人群。有的人以前就喜欢艺术,所以更接近消费者的状态;有的人愿意为行业的发展助力,所以更像是赞助人;有的人看好这个资产的增值潜力,他愿意进来做一个投资人。这些角色是不排他的,可以汇聚在一个人身上。至于这个群体会不会扩大,我不想给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如果你相信区块链或者加密货币这件事是对的,那么伴随着它自身的成长,伴随着一轮轮牛熊,认可它的人会变多,币民人口会扩大,其中愿意参与加密艺术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变多。如果你认为区块链或者加密货币是骗局,那结论一定相反。
《数字绘画性研究001》,数字绘画,作品尺寸:1772*1772像素,2021,图片来源:王兴
罗丹妮:这里我引荐Async Art平台创始人之一Lisa Liang的观察:“现在有更多的加密货币投资者在收集这些艺术品。但我确实也看到这个空间里有一些真正的艺术收藏家,这也是我们绝对想要扩大的群体。这就是我对Async Art的期望,吸引那些更关心艺术和这个新颖表达方式的艺术的收藏家。” 我个人看法是,随着加密艺术市场的成形,收藏家对此市场的了解会越来越完整,更多的人来收藏这个形态的艺术品只是早晚。
罗丹妮:我们的目标有几项:在未来我们希望能收进所有已报名的艺术家。另外也在扩大AsyncArt的展示软件和硬件。我们会会探索更绿色、低耗能的区块链来采用Async Art的科技。目前Async Art平台既有音乐画廊、也有艺术画廊,这两个画廊都是用“堆叠层次来形成主作品”概念,图像可以对拥有人做出反应而变化,音乐旋律也可以如此。Async Art平台上的图像和音乐都可以有多个拥有人,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图层或音层做出改变,从而改变主作品,使作品通过互动而演变。
受访嘉宾介绍
/
/
郭成
大道融元合伙人,Vulcan DAO顾问。先后就职于武汉美术馆、《投资与理财》杂志社,运营自媒体平台优看。近期工作侧重于加密艺术的策展和写作。
/
/
王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从事多年内影视、游戏等领域概念美术工作,以概念艺术家或美术指导身份参与《封神三部曲》、《鬼吹灯系列》、《大宋宫词》、《上海堡垒》、《八佰》、《侍神令》等作品。2017年开始参与加密货币市场。以笔名“第二个区块”持续分享自己对于加密货币的想法。现在是一位加密艺术家。主要作品:《数字巴别图书馆计划》、《数字绘画性研究》。
/
/
Danni Shinya Luo 罗丹妮
超现实主义流行艺术家、加密艺术家,Async Art品牌大使/亚洲市场负责人。曾为包括漫威漫画公司、Zenescope漫画公司、 Hasbro 孩之宝 Inc、MGA娱乐公司、Nickelodeon Virtual Worlds尼克洛迪恩虚拟世界等创意场所创作。
采访、撰文/林佳珣
设计/孙哲
NFTs 链上艺术
@ TANC、Art Review Asia
本文转载自 TANC 艺术新闻中文版,如有异议,立即联系,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经济网立场。